企業文化:有價值才能有核心競爭力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係列報道之三
    2008-04-25    本報記者:王永霞 劉璐璐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世界企業的競爭,最終將是文化的競爭。”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艾豐説。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思想與靈魂,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源”。近日,記者在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進行調研時發現,雖然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與內涵,但是眾“音”歸一,誠信和諧、合作創新是這些企業共奏的“主旋律”。

誠信鑄就企業發展基石

  在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採訪時,記者聽到這樣一件事情:集團銷售部一位名叫周新武的員工,一次如約前往客戶處談合同,可是等了很久,卻遲遲不見客戶,電話也打不通,只好一直等待,最後終于等來了電話,原來客戶在路上開車不小心撞了人,正在醫院。面對飛來的橫禍,合同肯定泡湯了。此時周新武如果回去也説得過去,可他還是選擇趕往醫院,一直陪著客戶忙到深夜,直到傷者傷勢穩定後才離開。
  接下來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周新武的真誠打動了客戶以及客戶周圍的朋友,他不但如願以償簽訂了合同,還收獲了客戶朋友的訂單,最重要的是讓中聯重科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
  “誠信猶如一粒‘種子’,它的誕生、發芽、成長……離不開文化這片‘土壤’。”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告訴記者,員工的素養與企業文化是分不開的。中聯重科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是“至誠無息,博厚悠遠”。其中,“至誠”強調的就是誠信作風;“無息”突出的是創新精神,“博厚”指的是企業應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悠遠”則表達了企業永續發展的志向。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何真臨認為,誠信是相對的概念。企業領導要對員工誠信,員工要對客戶誠信,客戶才會對企業誠信。這樣的“血液迴圈”渠道只有暢通無阻,企業才能持續發展壯大。
  “誠信是相互的。企業領導給研發人員以充分的信任,我們自己就會有壓力,比如對某項研究成果一旦提出完成期限,就一定會克服各種困難,兌現承諾。”三一集團智能工程研究院院長周翔告訴記者,2007年他們因為實踐諾言,在品質方面有突出貢獻,整個團隊得到了300多萬元的獎金。
  “誠信是構築企業發展的基石,是員工需具備的最基本的品格,不論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際市場上,想要樹立品牌,這是至關重要的。”浙江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戴東輝認為,規范不同崗位上員工誠實守信的行為準則,既可以增強供應商和用戶的安全感,又可以防范企業經營的風險。

“和”文化凝聚人才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雖然不像汽車行業那樣引人矚目,但走進這些企業時,就像在春天裏偶然看到山野上悄然綻放的鮮花,使人驚嘆和感慨。
  近幾年來,江蘇徐工、廣西柳工、安徽合力、杭州叉車、山推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逐漸成長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品牌企業,在全國乃至世界同領域中産生廣泛影響。
  企業發展到底靠什麼?接受採訪的多數企業負責人一致認為,靠人才,而人才靠的是“和”文化凝聚。
  何謂“和”文化?安徽叉車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健對此進行了解讀,他説,國有企業人多事雜、機制不活,員工積極性差。營造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非常重要,為員工提供各種培訓機會,選拔技術骨幹不唯學歷,不唯出身,只要有毅力、能吃苦、肯鑽研,就能得到重用。
  董慧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1994年,她從安徽一家普通技校畢業進了安徽叉車,參加了集團舉辦的很多技能培訓班,在參加內部崗位操作比賽時脫穎而出,並在合肥市數控車床比賽中拿了第一。後來,她覺得越幹越有勁頭,現在已經是高級技師了。
  採訪中,記者也聽到一些聲音,認為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還沒有領先國際同領域優秀企業的高技術人才。
  但是,在位于山東濟寧市的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記者採訪到一位名叫魏立新的焊接工人,他的事跡至少能夠改變這些聲音。
  2007年10月18日,經過層層嚴格選拔的魏立新,在日本小松公司舉辦的“全球奧林匹克焊接比武大賽”中獲得第一名。履帶底盤事業部部長曹永信介紹説,這一殊榮取之不易,因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名中國焊接技術工人能在這樣的國際性大賽中拿到名次。參加這種大賽要求技術含量非常高,是對焊接人員技術能力和心理素質的極度考驗。
  山推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張秀文説,為了多培養像魏立新這樣符合國際要求的高技術人才,公司不惜代價,為新員工創造最好的培訓條件。“注重和諧發展、提升品牌意識”的文化理念從一開始就根植于員工的頭腦中,並在以後的訓練中逐步得到消化和提升。

合作創造價值

  在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記者遇到了副總裁David Beatenbough先生,他有一個很特別的中文名字“閉同堡”,負責公司的技術研發項目。
  閉同堡的同事章二平告訴記者,閉同堡家境很好,父親是工程師,他受過良好的教育,畢業後在美國工程機械行業一家知名的企業工作,待遇優厚。但後來,他還是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來到廣西柳工與大家一起打拼。
  記者很奇怪,就與閉先生聊了起來。他在工程機械行業已經工作了二十年,加入柳工是因為這裏有吸引他的企業文化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也為他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平臺,他可以把美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新理念帶給柳工。近期,他和同事們合作研發的375滑移裝載機一上市就很熱銷,讓他感到很開心。現在他正努力地學習漢語,準備一直在柳工幹到退休。
  公司副董事長、總裁曾光安告訴記者,柳工的核心文化理念是“合作創造價值”,不分國度,不分膚色,只要是人才,熱愛柳工事業就可以加盟。在柳工採訪時,記者發現,從總裁到一般技術人員,都能用流利的英語和外國專家對話。副總裁黃祥全説:“語言關是柳工邁向國際化市場的重要條件,企業為員工創造各種培訓條件,以後在與國際大企業溝通時應該不存在什麼問題。”
  記者調研發現,合作創造價值的企業文化已經滲入很多企業“肌體”中,成為其邁向國際市場的一條路徑。
  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中南大學智能機械研究所科研資源,機制上創新,實施“産學研”合作,培養出大量復合型人才,為企業國際化戰略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由于其具備良好的技術對接平臺與承接國外産業轉移的能力,很多國外廠商主動與他們溝通,希望開展深層次合作。
  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老大哥”,有著60多年歷史。董事長王民介紹説,徐工集團在改制過程中非常注重國際合作,世界工程機械行業著名的卡特彼勒、利勃海爾、克魯伯、美馳等13家美國、德國、日本的國際化大公司,都先後與徐工合資建立了企業。
  目前,在國際化戰略推動下,徐工集團又組建了徐工進出口公司,統一集團出口與國際化採購業務。在世界各地發展近百家代理商,為全球用戶提供全方位行銷和售後服務,産品銷售到世界106個國家和地區,其影響力和認知度在國際市場得到大幅提升。

  相關稿件
中國工程機械:只有自主創新才能問鼎世界 2008-04-24
農業部:加快推進全國玉米生産機械化 2008-04-17
機械密封件産品品質抽查合格率99.5% 2008-04-14
塑膠機械産品品質抽查合格率為90% 2008-04-07
機械工業戰略發展研討會將于4月召開 200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