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養殖紛紛開工 生豬存欄將大幅上升
四川生豬産業調查(上)
    2008-04-08    本報記者:蔣作平 江毅 楊三軍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者按
   
去年以來全國范圍內的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生豬生産的空前關注。本報記者最近深入我國生豬産銷大省四川採訪時發現,在市場、疫病雙重風險以及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延續數千年的以“散戶”養殖為特徵的傳統養豬模式,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革。本報記者對此做了調查。

  在市場引導和政府扶持的兩輪驅動下,一場衝破千百年傳統的養豬模式,以規模化養豬催生生豬産業化、現代化的革命,正在以成都各郊縣為代表的四川農村悄然興起。記者調查發現,這場畜牧産業化開局良好,各界投資熱情空前高漲,規模化養殖紛紛開工,預計生豬存欄將大幅上升,最遲到2009年下半年,市場供應將恢復平衡。

  湖北京山縣寶源種豬場職工在給剛出生的仔豬打耳缺。通過耳缺,可以查出出售後每頭豬的來源、父母、出生重量以及繁殖性能等各種資訊。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 攝
現代化企業開始入主生豬生産領域

  成都市是四川省最大的生豬基地,年出欄生豬1095萬頭,豬肉75萬噸,佔全省總量的1/8。
  記者在成都實地調查發現,與傳統的以戶為中心的千家萬戶養豬模式不同,現代化企業已開始入主生豬生産領域,一批布局合理的規模化、大規模化、超大規模化的養豬場,正在成都各郊縣紛紛開工。
  在離大邑縣縣城半個多小時車程的一座山頭上,記者看到一幢名為成都金正食品有限公司的辦公樓,據總經理張在林介紹,該公司成立于2003年,從發展種豬到加工食品,實行一條龍生産。今年自産四五萬頭,還提供全縣種豬的40%。企業和縣內1460多戶農村養豬專業戶簽了協議,每戶至少養豬100頭以上,多的上千頭;還和100多個養豬小區簽了協議,每個小區至少數千頭。為確保協議生效,金正公司的收購價比市場價每斤高出五角至1元。
  縣裏介紹説,金正公司是成都市目前已建成的最大養豬場。記者想看看養豬場,卻被帶到會議室旁的監控室,幾十臺電腦顯示屏上,每幢養豬場的情景一目了然。他們説,每頭豬的飼料、生長、防疫情況,在電腦上都能追本溯源。
  在市場上經歷了滄桑沉浮、曾經飽受虧損之苦的一些農村養豬大戶,在國務院和省、市養豬扶持政策的感召下,在當前市場利好的刺激下,也開始實施自身的革命——發展較大型的專業化養豬場。
  大邑縣蘇家鎮永興村的大戶夏彪就是其中一個。他見到記者時説:“現在政策太好了,簡直太好了。過去求人,現在是各部門幹部下來服務,天天幫我們。”
  夏彪正在原址新建一座19幢養豬房、一座可全部處理豬糞的設施——800平方米的沼氣池。過去年出欄500頭,現在要建成年出欄兩萬頭的規模。原來沒有名稱,現在成立了生態農業科技發展公司。講起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更是頭頭是道。

超大規模的現代化養豬場進入農村

  在崇州市道明鎮紅旗村,一座兩山夾一溝的山頭上,一排排嶄新的樓房順溝而建。此處佔地40畝,項目屬于存欄1000頭母豬的種豬場,據説是成都泰深農業發展公司在大邑投資六個養豬場中最小的一個。選址此處的優勢在于,經沼氣處理過的糞液,可通過管道順溝而下,自流灌溉山下的6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
  在眾多申報者中,泰深公司是崇州市批準的六個規模化養豬企業之一。據總經理王協介紹,公司在建的六個點可養豬20萬頭,另外依靠自有的飼料企業、擔保公司等機構,給當地50個養豬合作社共3500戶養豬大戶簽約,共帶動大戶養豬80萬頭。預計建成後今年養殖規模總計可達100萬頭。
  對于市場風險,王協心中有數,他介紹説,他們公司是英國PIC公司在四川的總代理,英國公司PIC良種豬品質好,與其他優良品種比較,該品種瘦肉率高、飼料成本低、育肥期短,在市場上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在成都,養豬産業出現了一個新的動向,即具備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也開始進軍生豬産業。據都江堰市紀委書記趙浩宇介紹:“新引進的上市公司南京雨潤集團,投資1.4億元在都江堰市,已建成一座年宰殺能力120萬頭生豬的食品加工企業。目前又投資4500萬元,正在建設一座年出欄五萬頭的規模化養豬場,按國際標準進行生産和加工。”

生豬産業整體進入由散養向規模化養殖的歷史性轉變

  去年上半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大量調研後,決定扶持生豬産業,提出新增一頭母豬,政府補助120元錢,對新建的規模養殖場,按10%的投資補助,對母豬實行保險。政策作用很大,全市農村很快形成了買母豬、建豬圈的熱潮。
  隨後,國務院出臺發展和扶持生豬産業的政策。成都市積極響應,並提出規劃:在全市的農村新建出欄1500頭以上的1000個生豬養殖場,每個場補助20萬元,首先要選址貧困村,各區縣還有另外的補助。
  國家出臺的一係列扶持政策,經過基層落實後,包括農村在內的社會各界投資養豬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成都市農委副主任柯建國博士告訴記者:“全市的規模養殖場已達到1500個左右,規模養殖比重由34%上升到57%。其中萬頭以上的養豬場由2006年的九個猛增到目前的101個。”
  記者採訪發現,實際效果比預料的還好。幾千年的傳統養豬模式,在短短幾個月就被衝破,散養的傳統生産方式正大步跨向規模化生産,四川“糧豬安天下”的歷史正向“企業穩市場”邁進。
  據大邑縣農業發展局長張雲介紹:“我們在全縣200來個村中選了100個村,搞100個標準化養豬小區,年出欄100萬頭。目前這些小區已全面投産。

  相關稿件
巴西養豬業飛速發展 豬肉商盯上中國市場 2008-03-27
絕不讓種糧養豬的農民受窮 2008-03-10
“生態養豬”俏鄉村 2008-03-10
山西蛋雞養殖步入低谷 警惕重蹈養豬業覆轍 2008-03-06
豬肉生産:別等肉價漲了才養豬 200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