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將建設起中國最大的循環經濟圈
未來5年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工業投資超過千億元
    2008-04-01    新華社記者:文貽煒    來源:經濟參考報
  3月下旬,國內化工、能源、工程等專業的51名專家會聚青藏高原,對我國最大循環經濟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內的“龍頭”項目,投資47.1億元的青海鹽湖集團綜合利用項目二期工程進行審查論證。柴達木經濟開發再次吸引世人的注目。
  被譽為中國“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5.7萬平方公里。已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種39個,資源潛在價值15.5萬億元,佔青海省礦産資源潛在價值的90%以上,佔全國礦産資源潛在總值的16.4%。
  自古以來,柴達木人跡罕至。1954年,新中國的地質隊員挺進柴達木盆地,開始興建起礦山和工廠。近年,隨着全球資源性産品吃緊,柴達木盆地涌現出一批礦産資源類明星企業:如青海鹽湖集團、中信國安、西部礦業、慶華集團、青海鹼業等。
  2005年10月,國家正式批准柴達木為全國第一批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的産業園區。
  海西州副州長馬傑説,柴達木試驗區面積最大,基礎條件最差,組織成立最晚。其他循環經濟園區大多是從資源廢物利用開始,而柴達木是從資源的綜合利用開始。未來海西州將形成我國西部地區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循環經濟園區,也將為西部地區探索一個新的發展模式。
  柴達木地區資源類型全、品位高、品種組合好、産業關聯度高,相互間的融合性較強。延伸“油氣-鹽化工”“煤-焦-鹽化工”“煤化工-鹽化工-建材”“有色金屬-天然氣-鹽化工”和“鐵礦-焦炭-鋼鐵”五大循環産業鏈,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發展,目前盆地內形成格爾木、德令哈、大柴旦、烏蘭四大功能工業園區,産業集聚效應已經顯現。
  青海省建設廳副廳長於叢樂説,鹽湖集團綜合利用項目二期工程就是將柴達木盆地的天然氣資源與察爾汗鹽湖資源相結合,項目落成後,將改變西北地區尚未有大型聚氯乙烯生産裝置的現狀,使國家氯鹼工業産品的布局更為合理。
  “從立項開始,企業項目能否與下游的産業相關聯,與另一種産品的廢物利用能否相關聯,這是我們關心的內容,能關聯的我們盡量促成。”馬傑説。
  發展理念的突破,一批突出循環經濟的産業集群項目落戶柴達木。青海察爾汗鹽湖目前已建成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産基地;中信國安投資建設我國最大的碳酸鋰項目——年産3.5萬噸碳酸鋰和5萬噸硼酸項目可實現工業生産總值12.8億元;青海中浩天然氣公司投資建設我國最大規模的甲醇生産線,總投資為25.3億元;鹽湖集團打造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鹽湖資源與天然氣資源相結合的循環經濟産業鏈,投資80億元,形成我國最大的鉀鎂生産基地。
  位於德令哈工業園的青海鹼業項目由東部民營企業浙江玻璃投資開發。純鹼生産原料是鉀肥生産後污染鹽湖環境的“尾鹽”,純鹼生産中産生的爐渣作為輔料變成了水泥,而廢液通過轉換成了市場搶手的氯化鈣産品……
  海西州發改委副主任王生寶説,未來5年,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工業項目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在“十一五”後三年和“十二五”初,一批具有全國性影響乃至國際性影響的重點項目,將在柴達木盆地崛起。
  相關稿件
代表委員建議:加快循環經濟發展 2008-03-10
內蒙古:今年將逐步擴大循環經濟試點範圍 2008-03-06
降耗減排:一個“煤城”循環經濟轉型的啟示 2008-02-26
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會議在重慶召開 2007-12-04
《循環經濟法》明年2月前或將通過 200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