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3-31 記者:王一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是對重大科研裝備重要性的最佳概括。3月28日,財政部和中國科學院在中科院理化所召開“重大科研裝備自主創新試點項目啟動會”,國家財政將投入三億元資金支持八個具有明顯自主創新特點、意義重大的科研裝備研製項目。 科研裝備的自主創新是實現科技原始創新最重要的手段,也是科技自主創新的基礎與重要保障。中科院副院長白春禮在啟動儀式上説,科學發展史一再表明,科學技術重大成就的獲得和科學研究新領域的開闢,往往是以檢測儀器和技術方法上的突破為先導的。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近幾年,我國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科研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是科研裝備自主創新能力較低的狀況卻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我國科研人員主要依靠進口儀器進行科學研究。據統計,我國的大型科研裝備中,國産設備“十五”期間不足15%。為提高中央級科研機構的科研條件和能力,中央財政安排了55億元資金購買了2.8萬多台儀器設備,其中國産設備佔61.5%,國外設備佔38.5%;在價格低於50萬元的設備中,國産的佔64%,而價值超過50萬元的設備中,國産的只佔約13%。張少春説,我國重大設備的自主創新水平仍然較低,高附加值的設備主要依賴國外。 缺乏自主創新的科研裝備已成為制約我國科技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因素。 創新試點項目之一的“深紫外全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研製”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創天説,通過項目的研發,個別具有市場潛力的儀器設備將取得從材料到器件到應用的全面優勢,使我國在許多相關科學領域一舉走到世界前列。 另七個創新試點項目分別是: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的脈衝風洞研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系統,海底流動地震觀測&陣,超導成像頻譜儀,VLBI數字基帶轉換器,同步輻射納米成像設備,中能重離子微束輻照裝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