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友製造:“桑塔納飛機”的金光大道
    2008-03-24    本報記者:毛海峰    來源:經濟參考報

  西安西捷飛機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偉傑認為,“中國的通用飛機産業完全可以學汽車産業,走‘桑塔納之路’,引進國外成熟機型,盡量降低成本,進而佔領國內市場。”
  他的“桑塔納之路”引起了私人老闆們的廣泛興趣。有的人認為,這是通用飛機發展的“金光大道”,只要拷貝許偉傑的做法,就能使國內的私人飛機製造廠走出困境。有的人卻不以為然,認為許偉傑的做法人為因素太多,還需要觀望一下。

  在西安閻良國家航空産業基地的一個500平方米的新廠房內,幾個工人正在裝配着一架兩座的固定翼飛機。與國有飛機製造廠相比,這裡的製造設備是如此簡陋,工人數量又十分稀少,還不如國有飛機製造廠車間裏一個班組的製造實力。
  然而這個廠房的擁有者、西安一傢俬人飛機公司的老闆許偉傑卻向記者稱,要憑一己之力,為國家建立起通用飛機的産業體系,把中國造的飛機賣遍全國。
  鋻於私人造飛機多次的失敗例子,很多人覺得這又是一次私人老闆的“作秀”,不少航空界業的專家也對此嗤之以鼻,不以為然。這究竟是行業先行者的“豪言邁語”,還是自娛自樂者的“癡心妄想”?

屢戰屢敗的私人造飛機

  我國私人造飛機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才出現的事情,先是一些航空愛好者單幹,再是一些有實力的老闆自己投資造飛機。
  在航空業內,對於單乾大家並不關心,因為單幹的飛機即使能上天,也進不了航空市場,這是典型的自娛自樂的做法,與産業發展無關。私人老闆投資建飛機廠,卻是所有關心飛機産業發展的人都關注的事,可是這些年來這些廠基本沒有發展起來的,可謂是屢戰屢敗。
  受實力的限制,國內的私人造飛機主要是造20座以下的通用飛機。通用飛機在飛機類別中是指除大飛機、支線飛機之外的所有民用飛機,相對而言,它的技術含量最低、資金投入最少、市場門檻最容易跨越。
  早在10多年前,我國第一傢俬營民用通用飛機企業就誕生了,此後私人投資造飛機的企業還有上海雛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湖州的泰翔公司和寧波專門生産無人駕駛飛機的貝斯特航空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等。據不完全統計,先後投身飛機製造的民營企業有數十個之多。然而,這些民營企業造飛機卻總是“叫好不叫座”,常常是每天能接到幾十個諮詢購買飛機的電話,但都僅停留在購買意向上,真正的訂單非常少。因此,這些廠都只能一個個退出市場,即使倖存下來的幾家也都是慘澹經營。
  私人造飛機在中國“水土不服”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私人企業自身實力不如國有飛機製造廠外,還是一些客觀因素,如我國通用飛機産業至今還沒有形成完整體系,低空空域還沒放開,通用機場還十分稀少等。由於這些主客觀的原因,國內航空業對私人造飛機十分不看好,一些人認為私人造飛機簡直就是花錢給自己找樂子。

又一個“發燒友”

  西安西捷飛機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許偉傑在兩年前決定投資建飛機製造廠,在外人看來,這又是一個有錢沒處使的飛機“發燒友”。
  許偉傑是一個典型的浙江老闆,今年才32歲,出身於商賈人家,子承家業很早就涉及商場。年紀輕輕的他手中有了不少資金,又加上愛好飛行,投資飛機製造廠也就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相對眾人的疑惑而言,許偉傑對自己的投資行為卻充滿了無比的信心。他對記者説,投資建飛機廠決不是他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經過多年的市場調查後進行的合理化的企業行為。之前,那麼多私人造飛機屢戰屢敗,主要是國內沒有一個很好的市場環境,通用飛機遲遲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産業體系來。“怎麼辦?好辦,沒有體系咱就創造一個體系出來。”
  許偉傑説幹就幹,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竟逐漸建起了一個包括製造商、購買方、開放的空域、機場和售後服務在內的較完整的通用飛機産業體系來。
  許偉傑的製造商是通過引進廉價國外機型解決的,這不僅能降低成本,而且由於引進的都是歐美國家的機型,可以很容易獲得歐美的適航證,並借此能獲得國內航空管理部門的許可,打開國內市場的大門。
  飛機的購買方是通過組織大型的飛行俱樂部解決的。許偉傑早在成立飛機公司之前,就組織了浙江樂清飛行總會,該俱樂部約有2萬名會員,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同時,許偉傑還利用浙江老鄉的關係,&&分佈在全國各地的浙江商會,浙江商會的會員中富人非常多,可以説哪有浙江商會,哪就有許偉傑的飛機客戶。
  通用飛機要飛行,還需要開放低空空域,要有飛行航線,這個問題比較難解決。然而由於浙江省政府比較開明,空軍也比較配合,許偉傑在這裡的人脈關係也比較多,空域問題在浙江也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
  機場是大問題,通用飛機不能隨便起飛、停放,得有一定量的機場才能飛行。一個通用飛機的機場一般佔地20畝,建成要花費700萬至800萬元,這需要實打實的資金投入,一般個人不願意進行投資。許偉傑只好聯絡了一批比較富裕的飛機“發燒友”投資建機場,目前浙江已有5個通用機場在建設運作中。
  此外,飛機還要有一整套的售後服務。許偉傑在這一方面做得比較簡單,只給買飛機的人送一本安全手冊,同時規定飛機每飛行100個小時要加機油保養,國外則複雜得多。
  許偉傑通過這些環節,粗略地建起了一個通用飛行的産業體系,雖然與歐美國家相比還相差很遠,但在中國來説已是相當完整的一個飛機産業體系了。
  許偉傑説:“我最終的目標是要建立起中國比較成熟的通用飛機産業體系,現在只做了30%的工作,以後會不斷地完善這一體系。”

“賣的就是便宜貨”

  許偉傑通過市場調查發現,以往國內私人造飛機屢戰屢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産出來的飛機價格太高,絕大多數人都買不起。許偉傑決定走低成本經營的道路,用他的話説,他的飛機廠“賣的就是便宜貨”。
  西安西捷飛機有限公司目前生産的飛機主要是雙座的小飛機,這些飛機都不是西捷公司自主創新的,而是從國外引進成熟的飛機機型及主要零部件,在國內進行組裝銷售的,這樣能大大節省飛機的製造成本。而且這些飛機的機型都是國外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中低檔機型,價格十分便宜。
  許偉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從國外引進的飛機,成本最便宜的只需要2萬美元,以這種機型為例,從國外引進後加上2%的進口關稅、17%的增值稅以及1%的其他費用,一架飛機的總成本也就是20多萬元人民幣。這樣的飛機現在每架賣30至40萬元,就相當於一輛中高檔汽車的價位,很多中國人都買得起。而我國最新自主研發的通用飛機小鷹-500,每架要賣到270萬元人民幣,這顯然不適應目前的中國市場。
  此外,西捷公司用的飛機零部件雖然90%是從國外進口的,但都是便宜貨。其中一款飛機的發動機是從意大利進口的,60馬力,7萬至8萬元一個,算是這款飛機零部件中最貴的部分。其他的零部件都非常便宜,尤其是航電部分只裝了3塊儀表,一塊控制飛機的高度,一塊控制飛機的速度,另一塊控制飛機發動機。
  許偉傑説:“中國的通用飛機産業完全可以學汽車産業,走‘桑塔納之路’,引進國外成熟機型,盡量降低成本,進而佔領國內市場。”
  通過低成本經營,西捷公司現在已組裝、賣出飛機20多架,而且還同蒙古國簽訂了10架飛機的銷售協議,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一條金光大道?

  許偉傑的“桑塔納之路”引起了私人老闆們的廣泛興趣。有的人認為,這是通用飛機發展的“金光大道”,只要拷貝許偉傑的做法,就能使國內的私人飛機製造廠走出困境。有的人卻不以為然,認為許偉傑的做法人為因素太多,還需要觀望一下。
  事實上,許偉傑的做法確實有不少值得推敲的地方。一是低空空域的開放,許偉傑是通過做政府的關係在浙江實現部分低空空域開放的。這種做法,許偉傑也只能在自己人脈比較多的浙江省才能實現,浙江以外的省份根本不可能這麼做,這就大大限制了通用飛機的發展。
  二是通用機場的建設,這也跟浙江的特殊省情有關係。浙江是中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私人資本又十分活躍,能夠匯集私人資本的力量來建設機場。但在不少經濟不發達的省份,卻沒有這樣的民間力量可以利用。
  三是售後服務,這是許偉傑飛機體系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安全性是飛機最大的要求,沒有完善周到的售後服務,飛機的安全性就無從談起。許偉傑售後服務的做法顯然太粗糙,很難讓人對飛行安全感到放心。
  西安閻良航空産業基地主任金乾生説,要實現通用飛機的飛行一般得有三個必要條件,一是飛行需求,二是空軍同意開放空域、民航同意配合管理飛行,三是有一定量的機場。西捷公司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滿足這三個條件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僅靠一家企業還是很難支撐起我國通用飛行産業體系的,這需要相關政府機構和企業一起進行努力。
  不過,金乾生等專家還是高度評價了許偉傑的做法,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在許偉傑構建的通用飛機體系中,飛機購買者可以比較容易地進行飛行。許偉傑的飛機時速一般為100多公里,一次加滿油後能飛500公里,這使得商務飛行成為可能。以後如果建了更多的機場,機場又設置了加油站,飛機飛行的範圍還可以進一步擴大。
  金乾生説:“許偉傑可以説是為私人造飛機找到了一條道路,但是要真正成為金光大道,還需要政府部門和許偉傑們一起,為構建成熟的通用飛機産業體系而努力。”

  相關稿件
亞洲最大飛機維修機庫落成 4月投入使用 2008-03-24
關於研發製造國産大型飛機的專題調研 2008-03-13
大飛機股份公司有望本月掛牌 2008-03-13
[背景資料]世界上最大的民航飛機 2008-03-13
國産大飛機的軟肋還是技術問題 200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