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2-22 記者:趙曉輝 陶俊潔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標準普爾21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次級貸款對中資銀行的直接影響有限,相對而言,中資銀行所面臨的風險更多在於國內的信用風險。 報告認為,儘管美國次級貸款將眾多國際銀行捲入,但是由於中資銀行涉及範圍較小,所以所受影響有限。但是隨着宏觀調控措施力度加大,中資銀行在維持資産質量上面臨較大壓力,不良貸款率有上行風險。 標準普爾分析師廖強説,信貸緊縮將會致使一些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銀行貸款的質量,他舉例説,在內外經濟波動的影響下,出口部門、房地産等企業都將面臨着經營及還款成本加大的壓力,如果企業的定價能力沒有提高,則會對銀行業的經營帶來較大的風險。 廖強認為,總體而言,今年中國銀行業的信貸質量還處於一個可控水平,銀行機構應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在貸款發放上,要注重結構調整並提高自身的風險定價能力,商業銀行應該學會主動調整和控制信貸增長,而不應該被動接受宏觀調控。 標準普爾分析師曾怡景認為,為減緩次級債的影響,中國銀行的新增撥備可能低於34億美元,這對其評級不會造成影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