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消費者協會19日發布的2007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分析顯示,2007年在服務投訴方面,銷售、金融保險、教育培訓成為投訴的三大熱點。
電視和網絡銷售投訴問題突出
2007年銷售的投訴增長最多,達到25.8%,其中電視和網絡銷售投訴問題突出。消費者對電視購物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藥品、珠寶首飾、手錶、數碼産品等方面。 據中消協介紹,電視購物主要的問題有:採用名人或貌似名人進行宣傳;隨意誇大産品功效,宣稱含有高科技成分或效果神奇;虛假打折,號稱成千上萬元的産品只需幾百元就能安心買回家;一些媒體大量刊播誤導性廣告,干擾消費者的正常選擇;産品質量低劣,經營者設置種種退換障礙;騙取消費者的手續費、稅費、活動費等錢款。 消費者對網絡購物的投訴主要集中在數碼産品、珠寶首飾、化粧品、服裝、圖書音像等方面。 網絡購物主要的問題有:利用低價誘惑消費者;虛構消費者在市場上買不到或號稱有神奇功效的産品;偽造中獎信息欺騙消費者,騙取消費者的預付費或要求消費者先將錢款劃撥;設置障礙,推諉拖延,退換困難;某些提供交易的平台未盡到監管的責任和義務。
金融保險成投訴熱點,保險市場亟待規範
中消協分析稱,保險市場不夠規範,使金融保險成為投訴的熱點。現在許多保險業務員&&的保費直接和工資挂鉤,所以有些業務員千方百計讓投保人投保,光説好的,對於免責條款也不説明白。往往只給消費者計算出某類理財産品多少年後能拿到多少錢,而一旦出現糾紛,就稱口説無憑,推卸責任。 保險條款繁雜。有的保險條款長達萬餘字,很多消費者沒有逐字逐句看全保險合同,更無法準確、完整地了解這個合同內容,最終導致理賠糾紛。 此外,投保容易索賠難是目前存在的客觀情況,索賠的時候必須要遞交完整的手續和有關證據資料,缺少一項就無法理賠。
教育培訓行業不規範造成投訴增加
2007年,消費者對教育培訓投訴增加了4.8%,主要涉及社會開辦的進修學校、培訓中心、技術學校、電腦類培訓、駕駛員培訓、再就業培訓、考學培訓等方面。 主要表現在:主辦方往往以報名人數不足等理由故意拖延開班甚至不開班;收費沒有標準,巧立名目亂收費或者設置不平等格式條款,以及拒絕消費者的合理退費要求;虛假宣傳嚴重,學校的實際條件與宣傳廣告嚴重不符;有些主辦方根本無資質。 此外,開班後課程縮水、課時隨意更改、隨意合併班級,消費者得不到預期的教育培訓效果。 為此,中國消費者協會建議: 大消費者要從自身需要出發消費商品和接受服務,不圖一時便宜,不被貌似“美麗”的謊言誘惑,理性消費,文明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