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2-01 新華社記者:張曉輝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近期,迫於成本上漲的壓力,很多啤酒企業紛紛提高了産品的銷售價格。但由於目前啤酒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所以企業漲價也是戰戰兢兢,生怕失去有限的市場份額。於是在價格戰背後,是愈演愈烈的渠道之戰。 據了解,除了餐飲店以外,啤酒企業進入超市、商場也要支付進場費、促銷費。有業內人士&&,目前國內啤酒生産企業每年花在渠道上的費用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近50%。 在啤酒行業中,産品分為高中低三檔,銷售渠道也大致分為餐飲直供渠道、商超零售渠道和批發流通渠道三大類,不同檔次的産品通過不同的渠道銷往自己的目標消費群。啤酒是典型的快速消費品,因此銷售環節就顯得特別重要;在啤酒企業看來,銷售渠道就是生命線。 在天津做啤酒總代理的李康范説,銷售渠道是將産品送到消費者手上的必經之路。消費者的實惠要保障,批發商、零售商的利潤也要保障,我們只有將這個渠道維護好,産品才能夠存活下去。 採訪中一些啤酒生産廠家的代表都&&,現在企業幾乎都是在給經銷商打工。比如,在社區便利店一箱零售價30元的啤酒,一級和二級經銷商從中得到的利潤大概都是3元,終端銷售商的利潤是2元,而生産企業一箱啤酒的凈利潤只有1元錢左右。 從啤酒諸多的銷售渠道可以看得出來,啤酒一半以上的銷售量都要依靠餐飲、娛樂行業,於是,飯店、酒吧、歌廳等場所就成為廠家眼裏的香餑餑。為了使自己的啤酒順利進店,企業往往會支付高額的進店費。 “一百平方米左右的店,進店費要達到一年一萬塊錢。”李康范介紹説,“天津的市場在餐飲行業已經基本上形成了這種定律。你的啤酒想要進店就得先交這個錢,至於今後銷售得如何飯店可不管。” 另外,為了形成壟斷,有的啤酒品牌還實行了包店的形式,也就是啤酒企業支付包店費,飯店只能銷售這家企業的啤酒。所以,有消費者反映在一些飯店只供應一種或少數幾種品牌的啤酒也就不足為怪了。 一些啤酒廠商為了爭相進入生意火暴的飯店往往不惜血本,加大進店費或者包店費的籌碼,最終的勝利者通常會付出高昂的代價,啤酒企業經常是因此打得幾敗俱傷。而飯店則是坐收進店費、包店費,並抬高零售價,落得最大的實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