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1-07 本報記者:羅沙 黃少達 韓潔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2007年12月28日,中國正式啟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議》談判,這是繼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在對外經貿領域開展的又一項重大談判。專家&&,這將在給我國企業帶來一系列機遇的同時,對我國民族産業發展以及經濟安全提出更多挑戰。 我國2006年曾承諾於2007年年底前啟動加入《政府採購協議》的談判進程。《政府採購協議》是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單項貿易協議,是各參加方對外開放政府採購市場,以實現政府採購國際化和自由化的法律文件。迄今為止,《政府採購協議》有27個成員方和21個觀察方。加入《政府採購協議》談判,是我國積極履行入世承諾的又一次重要體現。 財政部統計顯示,近年來中國政府採購規模持續增長,1998年至2006年全國政府採購規模年均增長68.1%。2006年全國實際政府採購規模3681.6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從虎&&,加入《政府採購協議》談判後,政府能獲得更多更好的産品,為納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國內企業可以獲得更廣泛的國際政府採購市場。但同時在經濟安全方面會帶來一些問題。 他説,開放政府採購市場帶來的安全問題一是信息安全,當前的信息産品都可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二是經濟安全,核心技術如果在國內得不到扶持,只能越來越趕不上,永遠被他人限制。 在政府採購市場上,我國企業目前處境頗為尷尬。我國納入政府採購目錄相關項目的採購金額相於對於整個政府購買性支出規模而言只是一個很小的量,而即使是這樣,政府採購本國産品的積極性也並不高。加入《政府採購協議》後,我國企業將有可能失去更多的政府採購市場。 此外,我國政府採購的産品大多屬於技術密集型産品,我國企業在這些領域並不佔優勢。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強調説,加入《政府採購協議》可能會使我國製造業在核心技術方面更加依賴國外。政府採購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一定要把立足點放在國家安全和宏觀調控上。 政府採購的經濟效益要服從於社會效益,要符合我國國情。這其中就包括國家的安全和其他有關的社會規範。國際關係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採購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張瀾濤説,政府採購市場開放的時間和節奏要全局考慮和細節考慮。 王從虎&&,政府採購開放的幅度可以根據産品結構、開放利弊、承受能力、經驗積累等原則,實行逐步開放的方式。《政府採購協議》中對於涉及國家安全的産品有不少可以回避的內容,可以增加安全防範條款。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