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1-04 本報記者:魏蒙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我國數位關心或致力於電動自行車行業的專家、企業家以及官員在深圳展開對話,他們一致期待國家對電動自行車的産業政策能更為明朗。 據了解,我國電動自行車年産銷量近2000萬台。全國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也有3000至4000萬台,消費群體非常巨大。而且電動自行車90%以上都是在國內銷售,這就直接關係到這一龐大群體中的人們的生活狀態。但是,在全國的範圍內,不少大城市以及相關的行政區域還有一些不同,甚至有一些相反的態度,使電動車行業不敢放手發展,也不敢做大的技術投入。 國家發改委産業發展司副司長曹明新認為,電動自行車産業在我國的發展會有一個很好的時機:一、我國電動自行車和國際同行業發展屬於同一個階段,在這個産業上,我們和世界上的同行業競爭,我們的能力並不比他們低;二、能源、環保的問題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兩大課題,電動車既節能又環保,從節能角度來講,我們用電能,不像汽車一樣消耗石油。電動車可以做到零排放,這是其他的交通工具很難做到的。這一點符合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所以電動自行車應該會是一個很有光明前景的産業。 深圳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肇文三次告訴記者一組同樣的數字。他説,從佔土地資源的角度來衡量,一輛小轎車停和行平均佔地48平方米,一輛自行車平均佔地3平方米,電動車如果按照國家標準的,略微比自行車大一些,也不超過4平方米。所以從佔地、土地資源的角度來看,兩輪車的發展前景,對於土地資源非常緊缺的我們國家來説,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 深圳市自行車同業公會執行副會長孟慶君認為,電動自行車目前發展的困境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認識,二是標準。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快對電動自行車的相關標準的修訂工作。他説,國家在1999年制訂的標準現在仍在修訂當中。隨着電動車本身技術的發展和提升,標準是需要不斷修訂的。按照國家的規定,一個國家標準最多是五年時間,但從1999年到現在老標準的執行已經有7、8年的時間了,早就應該修訂了。而在修訂中,應該更全面、更科學,包括對相關配套的技術和性能,以及售後服務的要求都要有相應的標準。 廣東省自行車協會副秘書長何小華對記者説,在十七大閉幕之後第三天,10月28日全國人大召開並且修改和通過了新的《節約能源法》。在這部新的《節約能源法》中宣布,節約能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可見把節約能源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注意到,《節約能源法》第43條談到交通節約能源的時候,很明確地提出鼓勵使用非機動車工具出行。非機動車包括哪些範圍呢?《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説得非常清楚,非機動車包括電動自行車、自行車、殘疾人使用車等等。 何小華認為,應從國家層面細化新《節約能源法》中的相關規定,特別是對電動自行車的使用有個明確的説法,比如,對速度慢的電動自行車納入自行車管理;對速度較快的電動自行車納入機動車管理;對速度太快的電動自行車實行國內市場准入制,堅決在國內市場中封殺。鼓勵電動自行車,不等於對電動自行車放任不管,絕對不是!就是要進行科學和嚴格的管理,就目前來説,最主要的還是堅持國家標準。作為行業協會我們一直是這麼主張的,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界定電動自行車,符合國家標準的才能上路,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確確實實不應當上路。業內人士完全支持和讚同地方政府按照國家標準來界定電動自行車,並且進行科學管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