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近期油價上漲,公路運輸運距長、成本高,青海省柴達木企業産品外運目前汽運量急劇下降,而鐵路運量有限,造成産品大量積壓,其中包括大量農用鉀肥。運力已成為企業發展及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大企業産品堆積如山
有“中國聚寶盆”美稱的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腹地,依託區內豐富的鹽湖、煤炭、石油、礦産等資源,西部大開發以來,這裡聚集起一大批資源型企業。記者日前走訪盆地多家企業,看到産品積壓現象問題嚴重。 在位於德令哈市的青海鹼業公司廠區內,記者看到一袋袋鹼産品堆成的“小山包”從倉庫一直延伸至廠房。青海鹼業副總經理徐關富説,年內每升汽油上漲五角,汽運發往內地每噸多出約170元成本,公司不敢啟用。雖然與鐵路方面約定每天定額33個車皮,但目前無法保證,已有價值1億多元的6.3萬噸産品積壓。 青海鹼業是盆地內青藏鐵路公司四大重點運輸保障企業之一,另三家為青海鹽湖集團、青海油田和西部礦業,這些大企業目前均不同程度承受産品外運壓力。 我國鉀肥70%依賴進口,年産200萬噸氯化鉀的青海鹽湖集團産品份額佔國內市場的20%,作為重要農用物資生産商,鹽湖集團被確立為鐵道部重點保障客戶,平均每天能有100個車皮的保障。記者在鹽湖集團看到,倉庫內産品堆積量仍不在小數。集團下屬鹽湖鉀肥銷售公司副經理段盛青告訴記者,目前廠區仍積壓有50多萬噸鉀肥。 非鐵路重點保障的大企業壓力尤重。青海慶華集團煤化工程項目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焦化廠,今年8月開始試生産,連接廠區倉庫和青藏鐵路主幹線的鐵路支線於9月貫通。目前運輸難題已困擾企業發展,新生産的7萬噸焦炭堆積在站&上。青海慶華煤化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巨祿説,我們的産品供不應求,訂單源源不斷,但運不出去。
小企業生存堪憂
柴達木中小型企業産品外運車皮由鐵路部門臨時調配,運力問題開始探觸這些企業的生存底線。 青海金鋒實業公司是一家利用青海鹼業所排放廢液生産氯化鈣的企業,是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循環經濟項目。這家小企業目前積壓産品2000噸,大量積壓使企業資金不能周轉。該公司董事長鄧良明説,公司産品不愁銷路,但運不出去,已經有半個月沒有運出一袋産品,目前企業已經陷入半癱瘓狀態。 與青海鹽湖集團同在察爾汗鹽湖進行開發的眾多中小型鉀肥企業産品積壓嚴重。記者在達布遜車站看到,站&堆滿多家鉀肥企業産品。青海地礦集團公司年産鉀肥3萬噸,目前企業積壓産品1萬噸。該公司董事長李波説,小企業沒有鐵路部門專撥車皮,只有當鹽湖集團的車皮有富餘時,才能分得一杯羹。 運力不足影響企業快速發展,部分企業用“以銷定産”方式應對壓力。更為重要的是,運力不足使企業投資積極性受挫,直接影響整個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後續發展。 青海鹼業公司計劃分三期至2010年建成年産能達270萬噸純鹼的亞洲最大鹼業生産基地,目前一期90萬噸已建成投産,在建二期工程將於2008年底建成投産。青海鹼業副總經理徐關富説,如果未來幾年運力還是這種狀況,三期項目將不可避免地推遲或者大幅壓縮項目規模,當然也不排除三期項目下馬的可能。
解決運力需多方減壓
柴達木盆地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州經貿委企業運行科科長易代新説,長期以來,柴達木企業産品外運主要依靠公路和鐵路,今年油價上漲後,公路運輸的長距離和高成本使得企業無法承受,公路運輸量已經趨近於零,産品外運基本依賴鐵路解決。然而鐵運也存在許多客觀制約因素,目前的青藏鐵路西格段復線建設、蘭州隴海線電氣化建設都對貨運造成一定影響,青藏高原貨運“進少出多”,鐵路部門也是企業,也要成本核算。所以目前每天只能提供給西格線300個貨運車皮,企業運輸壓力在今年尤其突出。 緩解運輸壓力,業內人士認為: 採取措施促進公鐵分流。青海省在原有《對海西地區工業品公鐵分流予以運價補貼》政策基礎上,宜適當擴大補貼範圍及補助標準。 鐵路部門考慮企業實情,適當增加運力。 進一步完善循環産業鏈,盡量使産品能夠就地消化。 加快復線建設步伐,擴大運能。 提前建設格(格爾木)敦(敦煌)鐵路和格(格爾木)庫(庫爾勒)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