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虛擬企業"理念成就政府工作新模式
    2007-12-25    本報記者:韓世峰 孫英威    來源:經濟參考報

  哪些是企業能做的?哪些是市場能做的?哪些是政府能做的?帶着對這些問題的思考,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曾以主管工業企業為職能的政府部門——經委,重新確定自己的定位,運用“虛擬企業”這一新理念,創造性地為企業開展服務,探索出了一條促進工業企業産品間相互配套、産業上相互協作的新模式。

新的角色定位催生“虛擬企業”理念

  在計劃經濟時期,經委作為主管工業企業的政府部門,可以説是無所不管,可是進入市場經濟後,隨着企業社會屬性和經濟屬性的變化,其職能必然要發生改變,可是轉向何方,這一度成為哈爾濱市經委最感困惑的事情。
  哈爾濱市經委主任朱文瑋説,經過思考和探索,他們給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了位,那就是:以提升宏觀層面有效調控、微觀層面科學指導的能力為核心,以謀劃科學發展、滿足企業需求、提高管理效能為重點,着力打造全市工業經濟決策的“參謀部”和服務工業企業的“大平台”。為適應這一新的角色定位,他們將“虛擬企業”理念應用於工業經濟管理工作中,依託工作理念的創新推動工作方式的轉變。
  據記者了解,虛擬企業是一種以計算機網絡為支撐,跨地理空間信息傳遞、管理的新的組織形式。它突破了現有體制條件下的組織界限,全面整合區域工業企業的加工能力、營銷渠道等資源,形成非法人的企業聯盟實體,進而把各種實用信息及時傳播下去,把外地企業的採購計劃吸引進來,把地方企業的加工能力有效利用起來,為本地企業聯合接收産品訂單創造條件,從而實現虛擬平台的實體運作。
  朱文瑋説,他們構建“虛擬企業”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大平台,探索企業資源、社會資源、行政資源的優化分工與整合,把單個企業辦不到或者辦不全的事情攬過來,幫助他們連接好産業鏈條,實現配套生産,從更廣闊的産業體系中找準定位、獲取利潤,進而實現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虛擬企業”培育起風電産業鏈條

  哈爾濱市經委抓住國家支持風電産業發展的政策導向機遇,把發展風電産業作為構建“虛擬企業”的首戰戰場。
  為此,他們組織召開了推進風力發電産業發展座談會,與會企業和科研界人士振奮不已,達成共識:黑龍江是全國三大風能資源區之一,具備發展風電的資源和地域優勢;哈爾濱電站集團生産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10KW、300KW、600KW、1.2MW風電機組均屬國內領先水平,具有裝備製造業優勢,同時該集團擁有大量的高級專業人才、技術工人以及先進的製造設備和檢測儀器,有利於風電裝備的研製開發;哈爾濱風電生産已初具規模,只需進一步完善配套即可實現大發展。
  鋻於以上情況,哈爾濱市經委迅速決定,組建哈爾濱風電“虛擬企業”,對風電裝備設計、生産、總裝等資源進行整合。其中,成套機組總體設計方案由哈電站集團、哈飛、哈工大等單位研發;風電主機由哈爾濱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研發生産;風電功率變換器及控制系統由航天科工哈爾濱風華有限公司等單位生産配套;風電葉片由哈爾濱慶緣電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生産。同時明確了風電塔架、風電動力變速器、風電輪盤式滑動軸承等配套産品的生産企業。
  風電“虛擬企業”搭建後,哈爾濱市經委利用展會宣傳等多種推介形式,發布供求信息,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編制了《哈爾濱市風電裝備産業化實施計劃》,確定了風電産業發展方向和實現路徑;同時將風電産業列入全市産業發展導向計劃,在資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目前哈爾濱市風電産業規模和集群正在快速形成,有望在“十一五”末期建成50萬千瓦風電生産基地。

整合部門間分工推動多領域對接

  哈爾濱市經委副主任馮德讓對記者説,隨着“虛擬企業”範圍擴大和業務增加,經委原有的部門設置已不能滿足需要。為進一步提升對全市工業經濟的調控能力,他們整合內部各處室力量,按照行業和産業不同成立了工作推進組。
  據記者了解,哈爾濱市經委成立的每個推進工作組都有其各處室抽調的人員,覆蓋了經委的全部工作職能,相當於為這一行業專門建立了一個“小經委”,他們的工作任務就是搞調研、寫專題報告、幫助企業解決生産中的實際困難。
  負責&&哈飛汽車工業集團公司的推進組對該企業進行深入調研後,針對企業反映的科研力量不強的問題,組織了某科研所人員與該企業人員的會談磋商,使雙方對有關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此舉不僅使這家科研所擴大了生産能力,也使哈飛汽車加速推進了部分配件的國産化進程。此外,哈爾濱市經委通過推進組的推進,還重點解決了哈爾濱動漫基地發展、賓縣興賓空氣動力汽車項目啟動、方正高新紙業啟動等問題。
  在“虛擬企業”這一載體的推動與對接下,哈爾濱市工業企業的發展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據初步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哈爾濱市工業實現利稅99.8億元,同比增長68.9%,其中,利潤48.1億元,增長176%,創歷史最好水平。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