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藥品集中採購將成為我國未來發展方向
各地藥品招標新模式弊病重重
    2007-12-24    本報記者:曾亮亮 實習生 葉奐    來源:經濟參考報

  “大家都覺得現行藥品招標採購政策不好,但又提不出更好的措施。”中國人民大學醫藥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憲法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一次培訓班上指出,我國藥品集中招標採購政策存在不少問題,而採用網上藥品集中採購模式將成為發展方向。

各地招標新模式弊病重重

  “他們見到這份採購文件,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甚至感覺按照這個辦法做下去,企業的末日可能很快就要來到。”李憲法拿給記者一份招標文件,告訴記者一些企業面對各省花樣翻新的藥品招標政策時的想法。
  2001年,我國開始執行藥品集中採購模式以來,該政策一直受到企業、行業協會的質疑。中標即死、二次招標、價格不透明等問題是該模式的突出表現。因此,自去年開始,四川、寧夏、廣東、寧波等地先後&&了挂網、三統一、詢價等新招標模式。從表面上看,經過這些新方案後,藥品價格的確出現了部分降低,但是並未徹底解決招投標“根子”上的問題。
  李憲法認為,主要是這些地方的採購模式存在問題。
  “第一,挂網限價,與中央政策方向偏離得越來越遠。”他告訴記者,衞生部要求各地實行網上招標採購,可一些省採取以省為單位的挂網限價,挂網限價不能等同於網上的集中採購。
  第二,很多省出現了“價格第一、質量第二”的政策導向,這非常危險。如果推動以價格為導向的採購模式,企業的降價效果會非常顯著,可是藥品的質量隱患誰來負責?
  第三,有些地方片面地強調政府主導,對藥品交易進行很多行政干預,缺少法律依據。
  第四,這些模式缺陷造成了藥品公共採購市場的混亂。因為全國的藥品市場是一個一體化的市場,可現在政策的調整被地方主導,“每個省都有一種辦法,一個全國統一的一體化市場被人為割裂了”。因此,它帶來的利益衝突可能比過去會更為尖銳。
  第五,公立醫療機構行業性虧損可能出現。“醫院現在越來越難做了,就是因為順價作價和以省為單位挂網限價的捆綁,造成了藥品差價收入明顯降低”。李憲法透露,自今年上半年開始,特別是一些發達地區,越來越多的公立醫療機構出現了虧損。

招標政策自身缺陷

  新模式並未解決藥品採購中的問題,反而還産生了新的矛盾。李憲法認為,這主要在於藥品招投標政策自身存有不少缺陷,可至今相關部門未&&有效措施去解決。
  “藥品的招標底價是多少,至今沒有人能給出藥品招標時的底價。”李憲法告訴記者,任何招投標都會計算標的物的底價,而藥品招標時卻沒有底價。因此,所有地區的招標都出現“比較誰的價格最低”。“這種做法不僅挫傷了企業的積極性,而且還縱容了‘價格第一、質量第二’惡性循環。”
  其次,採購合同的數量、採購額的多少如何確定,如何進行藥品招標買賣合同的訂立,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為什麼藥品招標做了這麼多年,企業中標以後必須去進行‘二次銷售’、‘二次公關’?”他指出,問題在於政策制定人始終沒有找到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的一個比較合理、可行的合同訂立方式。
  再次是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後,物流配送服務體系應該怎樣操作至今都不明晰。
  四是怎麼進行中標藥品的貨款結算。

推行網上集中採購模式

  招標政策自身有缺陷,導致了藥品招標政策實施六年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而懷疑的聲音一直不斷。李憲法指出,網上集中採購應該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且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規則。
  所謂網上集中採購,指以政府為主導、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批量作價為核心的大宗採購活動,包括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統一結算三個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進行批量採購,使藥品採購活動更加經濟有效,購銷各方實現共贏。可招標採購僅提高了藥物的可負擔性,“成了地方政府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准入和限價行為”。
  李憲法解釋,網上集中採購與招標的最大區別在於,網上集中採購要求醫療結構改變採購方式,採用人機對話方式完成採購過程,實現採購全過程信息公開。而招標僅要求實現成交撮合過程的信息公開,醫療機構可繼續保留傳統的採購方式。
  “衞生部已提出了網上集中採購的方向,但是一直沒有&&具體的措施。”他指出,按照國外的經驗,藥品網上集中採購包括,政府發布指導意見,明確網上集中採購的目標和任務;成立項目執行組織,確定政府、醫療機構應承擔的責任;選擇中介機構,確定統一配送機構、結算銀行、網上交易輔助機構;制定實施方案,確定網上集中採購的流程和規則;編制採購目錄,確定採購需求、基準價和標底;統一招標競價、價格談判,確定成交後選目錄;以採購聯合體為單位進行成交確認,訂立電子買賣合同;統一進行訂單處理,合併採購訂單,以中標價為基礎形成結算價;建立一體化物流配送服務體系,進行中標、成交品種統一配送;建立銀行信用結算服務體系,統一進行網上支付結算;建立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進行採購供應績效評估和監管。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