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旱情造成煤電油供應吃緊[圖]
    2007-12-18    本報記者:丁文傑 譚劍    來源:經濟參考報

  湖南省一場持續兩個多月的旱情,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除了造成八萬多人臨時飲水困難外,還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因水庫蓄水不足,水電站發電不足,電力供應形勢趨緊;因河水乾枯,造成水運受阻,給電煤、石油供應造成壓力,威脅到火電廠的發電和老百姓生産生活用油。
  這場旱情告訴我們:自然因素對一個地方的影響,不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農業生産,而是滲透到宏觀經濟的各個領域;極端性氣候的頻繁發生,不僅僅對農民的生産造成影響,而是將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造成影響。

  湘江株洲與湘潭交界處因乾旱出現大面積裸露的河床。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
湘江水運“半癱瘓”

  據湖南省氣象局的統計顯示,今年9月至11月,湖南全省降雨只有123毫米,比正常年份偏少46.6%。其中,9月中下旬到11月底的80多天中,只有49.3毫米的降雨。11月8日至10日,湘江下游湘潭、長沙段分別出現歷史最枯水位。記者近日在長沙桔子洲附近的湘江段看到,大片河床裸露,原本寬闊的江面變成了一條條窄窄的水溝。以前來往的大型船隻不見了蹤影,偶爾有幾隻烏篷小漁船穿梭其間。
  來自湖南郴州的船主胡朋育心急如焚,他的船在湘潭境內的湘江馬家河段已“困”了20多天。胡朋育説自己跑了20多年船還是頭一次遇到擱淺這麼久。湖南省航務管理局副局長陳健強説,進入枯水期以後,湖南的航道尤其是湘江幹線長沙到株洲這一段,已經水深嚴重不足,由以前的水深兩米下降到目前的水深只有一米到1.3米,千噸級的船舶,現在長沙以上都已經禁止航行,長沙到株洲這一段只能行100噸左右的船舶,目前航運受到的影響很大,油輪基本上已經停運了。”
  由於乾旱影響,目前湖南全省江河航道水淺造成河槽變窄,河灣變急,船舶擱淺,引發了貨物積壓,廠礦企業進口原料緊張。目前湖南全省已積壓貨物30多萬噸,船舶擱淺10多次,水路交通貨運量比歷年同期減少了30%。
  根據12月6日的統計,湖南全省有七個市31個縣(市、區)780個鄉鎮不同程度受旱,農作物受旱面積600多萬畝,因旱造成4500多個村民組8.3萬多人、四萬多只大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1500多座水庫,15萬處山塘乾枯。

水枯波及煤電油“枯”

  湖南全省水電裝機704萬千瓦,但受缺水影響,目前湖南省水電僅發電260萬千瓦,只佔水電總裝機的37%。水運受阻還使電煤供應壓力加大,12月5日的統計顯示,湖南全省總存煤不足135萬噸,比9月30日減少122萬噸。目前所有電站的日入庫煤量均小於日用煤量,總存煤每天減少近三萬噸,若燃煤補充不及時,當電廠存煤維持天數少於三天時,將有部分電廠因電煤供應不足而停止發電。
  湖南省石油公司負責人透露説,由於湘江水位屢創新低,主要靠水運的株洲、湘潭油庫自11月上旬起就無法運輸,大量油船停在瀏陽河等待過駁,給石油供應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湖南省物價局局長龔秀松介紹,湖南往年的冬天因雨水較多,一般都是建築的淡季,可今年天氣一直晴好,變成建築的“黃金季節”。在建築業的帶動下,今年入冬以來,湖南省水泥價格全線上漲,尤其是施工車輛耗油量比往年大幅上漲,本來是柴油淡季,卻變成了柴油旺季,增加了供油的緊張程度。

水庫開閘支撐下游之“渴”

  湖南省防汛抗旱辦公室副主任肖坤桃介紹,面對湘江出現歷史最低水位的嚴峻形勢,湖南省決定從11月10日至2008年1月8日加大湘江上游最大水庫東江水庫的發電下泄流量,為湘江中下游補水,以確保沿岸城市居民飲用水。與此同時,從11月12日起,湘江流域的大源渡、株洲航電樞紐等水利工程不再蓄水,按照來多少水泄多少的方式控制運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效調水,湘江流域的用水安全得到了初步緩解,但後段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目前,湘江長沙段的水位比歷史最低水位僅高0.05米。湖南省氣象局副局長潘志祥説,從目前形勢看,湖南省在明年1月中旬以前仍很難出現大的降雨,旱情有可能發展為冬春連旱。
  根據國家防總的部署,11日,由水利部派出的抗旱工作組抵達湖南,檢查指導湘江抗旱工作。國家防總、財政部近期還將下達一批特大抗旱經費,支持包括湖南在內的受旱省份抗旱。

  相關稿件
湖南:前11個月財政收入突破1000億元大關 2007-12-14
湖南省今年已經關停小火電機組45萬千瓦 2007-12-04
農民工職業病成為湖南婁底的“隱形炸彈” 2007-11-16
湖南:油價上漲各方反應平穩 2007-11-06
湖南衡陽私鹽氾濫 200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