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夥企業的合夥關係非常重要,是合夥企業發展的前提,也是合夥文化的具體體現。應當從多方面加強合夥企業的合夥關係管理,提高合夥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
既是所有者、經營者,又是勞動者
個人與團體的關係,是大多數合夥企業合夥文化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真正完整的合夥企業應該是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三者俱備。而每一個方面都從自己的角度來理解和對待合夥企業和合夥企業的精神。不正確處理這三者關係,就不可能形成一個整體,就不能較好地形成合夥企業組織理念和團隊精神。 合夥企業具有特殊性,大部分合夥人既是所有者、經營者,又是勞動者。合夥企業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合夥企業雖然按照《公司法》實行了公司治理,但是往往難以形成法人治理結構。這既是合夥企業的體制問題,同時又是合夥企業合夥文化中的基礎部分。解決這個矛盾的可行手段,還是要依靠“共享的價值觀”和“人本管理觀念”,並要有切實的變革手段。
第一,
推行民主化管理。合夥企業是“知識型組織”,是合夥人價值體現的載體,不只是個人或團體牟利的工具。合夥企業的有效管理和長遠發展依賴於合夥人,這是民主管理的內在基礎。從外部看,不斷增加的機會和快速激烈的競爭,也迫使合夥企業的管理越來趨向民主化,因為這是取得競爭優勢的唯一途徑。
第二,
重能力而輕級別。作為文化型合夥企業,合夥人的自我實現價值在於創造而不是在於權力,在於工作而不在於等級。知識和能力構成合夥企業的價值基礎。因此,合夥人的報酬,應根據貢獻大小而非職位的高低。這有利於淡化級別和地位競爭,凈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保持合夥企業人文環境的和諧、協調與美好。
第三,
核心層的自我超越。合夥企業是一項事業,將合夥企業做大做強是一種“境界”。合夥人們應該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實現自我定位、自我約束、自我實現,乃至自我超越,惟一需要做好的就是使合夥企業內資源各得其所、各盡所長,使合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獲得他應得的經濟的、社會的和自我需要的滿足。
合夥人間的關係要像家庭成員一樣團結
“關係”在儒家體系裏一直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筆者曾對許多合夥人進行調查,他們絕大多數人認為“關係”在日常工作中起很大作用,而且年輕人更注重關係。實際上,功利關係近期傳播很廣,所謂“功利關係”意思是利用個人關係去謀取利益和達到目標。 中國著名社會學家林語堂認為:家庭和他的朋友形成了一個堅實的壁壘,對內精誠合作、互相幫助,對外則比較冷漠、防範於人。我們發現被調查的合夥人絕大多數不相信外人,而且大部分人承認他們喜歡利用關係。 基於我國的合夥文化環境和現實狀況,有必要在合夥人理論和實踐中加強合夥關係的管理。合夥制會計合夥企業應當視員工和合夥人為夥伴,做事大家一起協商,而不是上下級行政命令。做合夥企業的老總也是在做人,人做不好,合夥企業更做不好。培育合夥精神與提倡適度競爭是辨證的統一。合夥企業既要提倡合夥精神,又要有一定的競爭氣氛,決不能強調一個側面,否定另一個側面。所以,強調合夥精神並不是否定競爭,競爭並非“窩裏鬥”。在適度條件下,保持競爭是有益的。
科學管理合夥關係的建議
1.
以強化“關係資産”的管理改善合夥關係。關係資産對於合夥企業而言,其內涵主要是通過互信合作,提高合夥企業的價值。這是狹義解釋。廣義的關係資産是合夥企業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謀求發展和壯大,就必須完善地處理和協調各方面關係,提高資産質量和效率。
2.
以創造性思維方式改善合夥關係。如何使每位合夥人人盡其才,將成為合夥企業改善合夥關係中最重要的組織部分。以創造性思維方式改善合夥關係,就是要根據變化了的環境,在制度理念和手段上不斷創造,以更現實更規範更科學的方式,調整各種合夥關係。
3.
以戰略的眼光改善合夥關係。合夥人之間、合夥企業之間必須改變傳統競爭觀念。獲得競爭優勢並非你死我活,兩敗俱傷,而是通過合作達到雙贏或共贏。合作意味着合夥,意味着合夥企業中的每一個成員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4.
以合夥文化為基石發展持久穩固的合夥關係。優良的合夥文化是一種力量,表現為合夥人之間的凝聚力、激勵力、約束力、導向力、紐帶力和輻射力。巧妙利用這些文化力,對改善和調整合夥關係將發揮積極作用。
5.
合夥企業要組織好人力資源,樹立重用人才的合夥文化。合夥企業的人力資源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合夥人的體質,二是合作人的智力,三是合作人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合夥企業在用人問題上要時刻注意創造公平環境。 作為合夥企業的領導者,要會“惜馬、用牛、趕豬、打狗”。“惜馬”是保護愛惜“千里馬”,不能快馬再加鞭,不能以“能者多勞”為藉口,只用不惜,這樣“千里馬”的積極性就得不到持久發揮。“用牛”是合理使用“老黃牛”,這一類人的特點是默默無聞、踏踏實實,“不用揚鞭自奮蹄”。他們是多數,對這些人的利益,領導者要站出來説話,不能讓“老實人”吃虧。“趕豬”是對一部分惰性十足的人採取強制措施。這些人懶惰,喜歡佔便宜,投機取巧。領導者就要制訂相應的制度,與之針鋒相對,不能“幹的不如看的”。“打狗”是指對個別心術不正、不務正業者要懲處。這類人靈魂醜惡,行為卑下。他們人數雖少,但危害甚烈,領導者要對他們毫不客氣,絕不手軟。領導者只有這樣用人,才能形成尊重人才、公平合作的合夥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