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我國的發電量有84%靠的是煤。近年來國際油價越來越高,煤炭在我國能源中的地位越發重要。《煤炭産業政策》的頒佈實施,將有利於保障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建設新型煤炭工業體系,也有利於煤炭工業的安全、節約和清潔生産。”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國寶29日説。 當日,我國首部《煤炭産業政策》由國家發展改革委頒佈實施。《政策》從布局、准入、技術、安全、貿易、節能、環保、勞動保護等方面制定了鼓勵、限制、禁止類的導向性政策條款,並提出了實施《政策》的保障措施。
煤炭行業准入門檻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國煤礦建設規模偏大,小煤礦數量過多,必須提高産業准入門檻。《政策》提出,山西、內蒙古、陜西等省(區)新建、改擴建礦井規模不低於120萬噸/年;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市)新建、改擴建礦井規模不低於15萬噸/年;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等省(區)新建、改擴建礦井規模不低於九萬噸/年。其他地區新建、改擴建礦井規模不低於30萬噸/年。 不過,《政策》強調,鋻於當前小煤礦數量多、布局不合理、破壞資源和環境的狀況尚未根本改善,煤礦安全生産形勢依然嚴峻,“十一五”期間一律停止核準(審批)30萬噸/年以下的新建煤礦項目。 由於我國開辦煤礦門檻低,大量中小型煤礦生産條件差、管理水平低、安全生産得不到保障,煤炭開發秩序不規範。《政策》提出,開辦煤礦或者從事煤炭和煤層氣資源勘查,從事煤礦建設項目設計、施工、監理、安全評價等,應當具備相應資質,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條件。 河南省發改委助理巡視員王紅&&,河南省將繼續嚴格煤礦准入,繼續實施資源整合,調控煤炭生産開發布局和建設總規模,促使煤炭資源向省內優勢煤炭骨幹企業聚集,限制小煤礦發展,大力推進大中型礦井建設。
將建設13個大型煤炭基地
在煤炭生産開發布局方面,《政策》提出,穩定東部地區煤炭生産規模,加強中部煤炭資源富集地區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加快西部地區煤炭資源勘查和適度開發。建設神東、晉北、晉中、晉東、陜北、黃隴(華亭)、魯西、兩淮、河南、雲貴、蒙東(東北)、寧東等13個大型煤炭基地,以提高煤炭的持續、穩定供給能力。 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牛建明告訴記者,到2010年,山西省將通過資源再整合和企業聯合重組,形成兩個上百億和三至五個5000萬噸、非煤産業佔有較大比重、年銷售額幾百億元的大型煤炭集團公司。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形成了多個主體共同開發一個礦區的格局,造成了煤炭開發秩序亂、資源回收率低、安全條件差、基礎設施利用率低、生産技術不平衡等問題。為此,《政策》提出,“在大型煤炭基地內,一個礦區原則上由一個主體開發,一個主體可以開發多個礦區。” 同時,考慮到現代煤化工尚處於示範工程建設階段,且部分地區出現建設熱的苗頭,《政策》提出,“在水資源充足、煤炭資源富集地區適度發展煤化工,限制在煤炭調入區和水資源匱乏地區發展煤化工,禁止在環境容量不足地區發展煤化工。”
鼓勵組建大型煤炭企業集團
為促使煤炭企業做大做強,《政策》提出,鼓勵以現有大型煤炭企業為核心,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以資源、資産為紐帶,通過強強聯合和兼併、重組中小型煤礦,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鼓勵和發展煤炭、電力、鐵路、港口等一體化經營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參與冶金、化工、建材、交通運輸企業聯營,鼓勵中小型煤礦整合資源、聯合改造,實行集約化經營。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華煒介紹説,該公司將按照提高産業集中度的要求,發揮集團自身資源優勢,以資源、資産為紐帶,兼併重組相關中小型煤炭企業,提高生産安全水平,促進産業升級。 《政策》還支持煤炭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煤炭企業可以從煤炭産品銷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用於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支持煤炭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加快企業主輔分離。支持煤礦企業提取煤礦轉産發展資金,專項用於發展接續産業和替代産業。” 此外,環境保護要求進一步提高。《政策》指出,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要嚴格實行項目建設“三同時”制度,即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與節水措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建立礦區開發環境承載能力評估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