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行業公信力 財政部發布資産評估準則
    2007-11-29    記者:陳聖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11月28日,財政部首次公開發布包括8項新準則在內的15項資産評估準則,同時宣布成立財政部資産評估準則委員會。
  據了解,我國的資産評估行業産生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已成為我國資本市場重要的中介組織。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資産評估準則體系包括職業道德準則和業務準則兩部分。其中,此次新發布的七項準則包括《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資産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以及關於評估報告、評估程序、業務約定書、工作底稿、機器設備、不動産等準則。
  財政部資産評估準則委員會主席由財政部副部長朱志剛擔任。委員會的主要責任為討論財政部擬發布的資産評估準則,審議中國資産評估協會擬發布的資産評估準則,對資産評估準則的體系、體例、結構、立項等提供諮詢意見,對資産評估準則涉及的重大或專業性問題,以及具體實施提供諮詢意見等。
  朱志剛在發布會上致辭説,在過去的近20年裏,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資産評估行業獲得長足發展,在防止國有資産流失,促進資産順暢流轉,服務國有企業改制上市,維護市場秩序、規範資本運作,配合財政改革、金融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朱志剛指出,此次資産評估準則體系的發布,對於推動資産評估行業健康發展、更好服務於改革與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二是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三是有利於維護公眾利益,提升行業社會公信力。四是有利於提高行業規範化水平和執業質量。五是有利於評估報告使用方理解評估行業。資産評估準則體系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注重品德要求,強調職業道德;立足中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切實維護公眾利益,提升行業社會公信力;關注新興業務,主動服務市場需要;充分尊重委託方合理需求,提升行業服務質量。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偉説,為了更好的發揮資産評估在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各方各法權益,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産評估的管理工作。比如在準則的基礎上嚴格評估機構的監管條件,嚴格執行選進程序,嚴格選擇有資質有信譽有業務設備能力的評估機構;及時了解掌握資産評估機構在國有資産評估項目中的置業情況,加強與相關評估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加大對不執行資産評估準則,違規置業的機構和人員的查處力度,建立和完善褒懲戒及資格取消機制等。
  業內人士認為,準則的發布對評估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作為一個行業來説,評估業還需要更完備的法律體系。對此,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石秀詩透露示,有關評估法草案的徵求意見稿已於今年6月在評估法工作協調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獲得原則通過,並廣泛徵求了評估業界和有關社會各方的意見。目前,評估法工作協調小組正在抓緊組織各方面對評估法徵求意見稿的意見,並結合立法考察和專題研究成果,對評估法草案徵求意見稿進一步修改完善,以便盡快拿出一個高質量的評估法草案,力爭早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入正式審議程序。
  相關稿件
財政部加強對金融企業國有資産評估監管 2007-10-25
財政部發行第十七期記賬式國債 2007-10-22
美財政部長保爾森:樓市低迷威脅美國經濟 2007-10-18
財政部:十年來我國政府採購規模年均增長68% 2007-10-15
中再集團股份公司創立 財政部持股14.50% 200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