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擔憂:發展生物燃料可能産生不利影響
    2007-10-23    記者:胡芳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新華社華盛頓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説,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地使用糧食作為生物燃料的生産原料,這可能會抬高貧困國家的糧食價格並對全球水土資源造成更大的壓力。
  這份半年發表一次的報告説,發展“綠色”生物燃料既有助於減少車輛的污染物質排放,也可以為貧困國家、其中主要是農業國提供新的收入和就業來源。
  但是,報告説,一個國家促進生物能源發展並保護本國農民的政策有可能增加另一個國家(可能是較貧困國家)的食品進口費用、通貨膨脹壓力以及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此外,越來越多地使用糧食生産生物燃料還可能給世界範圍內已經高度開發的土地和水資源造成更大的壓力。報告援引有關研究機構去年的一項研究結果説,如果在2015年前將生物燃料佔全球燃料總需求的比例提高到5%,那麼,世界耕地面積就必須比目前擴大1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質疑發達國家生産生物燃料是否具有優勢。報告説,美國2005年超過巴西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産者,歐盟則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柴油生産者。但是,只有巴西用甘蔗生産的乙醇成本低於汽油成本和以玉米為原料生産的乙醇成本。
  報告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協調,以確保促進生物能源發展的政策能夠考慮到可能對消費價格和水土資源帶來的各種影響。報告同時呼籲美國和歐盟降低從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進口生物燃料的貿易壁壘。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