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蜂膠是一種珍貴的純天然保健食品。由於我國蜂膠質控標準落後,蜂膠産量雖大但産值很低,嚴重影響了出口創匯。 記者最近從廣州舉行的蜂膠國家標準審定會上獲悉,應用現代指紋圖譜技術建立蜂膠質控平台的科技攻關項目獲得突破,蜂膠新“國標”有望在年底前或明年初&&,將推動産業發展,提高國産蜂膠的國際競爭力。
蜂膠原標準落後質量下降市場混亂
蜂膠是蜜蜂從膠源植物上採集的樹膠,經加入蜜蜂分泌物調製而成的複合物。它也是蜂産品行業中附加值、利潤率最高的單品,全球蜂膠的主要産地在中國和巴西。 廣州寶生園公司總經理鄭堯隆説,雖然中國蜂膠産量很大,但由於技術落後、質量難以保障,中國蜂膠售價明顯低於國際市場優質産品。據了解,目前國際上的蜂膠行業年産值17億元(人民幣)左右,而中國産值僅為2.4億元。 鄭堯隆介紹説,巴西原料蜂膠價值為260美元/公斤,但中國蜂膠價值大約只有500元人民幣/公斤。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蜂膠産量並不高的國家大量從中國進口蜂膠原料,然後將深加工後的産品再高價賣到中國獲取高額利潤。 我國蜂産品生産一直是傳統性飼養,隨意性較大,缺乏科學規範性依據,尤其對蜂病的用藥缺乏規範性和可控性。由於蜂産品中藥物殘留超標而導致的外商拒收、退貨、扣留、索賠、撤銷合同事件時有發生,不僅給我國蜂産品生産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也嚴重影響了我國蜂産品外貿聲譽。2002年初,歐盟發出禁止進口中國蜂蜜的指令,中國對其他國家的蜂蜜出口也幾近停滯。加之國內蜂産品市場混亂,假冒偽劣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制約我國在加入WTO後本應成為優勢行業的蜂業發展。 這位負責人&&,由於産品監控缺乏力度和依據,無法保證蜂産品安全性生産,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很大的蜂産品質量安全問題。為了盡快扭轉我國蜂産品質量不佳狀況,制定蜂産品中的獸藥殘留限量和進行控制標準研究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步驟。
科研攻關突破原標準落後“瓶頸”
目前,蜂膠質控標準指標較落後,無法科學地評價其質量,社會上以次充好、以假當真的個案屢見不鮮。 從2005年起,廣州市寶生園公司與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共同開展了一項名為“蜂膠質控平台及質量標準化評價平台的構建和應用研究”的科技攻關。這是蜂産品科研單位的聯合攻關項目,應用現代指紋圖譜技術及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建立蜂膠質控平台,確保蜂膠質量穩定可控。 據資料介紹,蜂膠中含有不下數百種生藥成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類黃酮。蜂膠中的類黃酮有34種之多,是蜂膠的精華,而如此豐富的成份是一般天然食物中少見的,也是蜂膠經濟與醫學價值所在,因此,類黃酮的含量一直是判斷蜂膠品質的重要指標。 此研究項目綜合利用新技術,分別對蜂膠樣品中黃酮類化合物等揮發性物質進行指紋圖譜研究,建立指紋圖譜庫,並通過應用色譜光譜技術對重金屬、砷鹽限量和農藥殘留量研究,制定限量標準。 今年8月21日此項目通過了廣州市科技成果鑒定。廣東省中藥研究所所長朱盛山等專家認為,此研究制定了蜂膠的指紋圖譜、指標成分、重金屬、砷鹽和農藥殘留量的企業質量標準,也為修訂蜂膠國家標準提供了一定的科學數據。
新“國標”有助提高國産蜂膠的國際競爭力
由中國蜂産品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牽頭,廣州市寶生園有限公司、北京天恩生物工程高新技術研究所、秦皇島&&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等單位參與制訂的蜂膠國家標準審定會8月21日在廣州舉行。 中國蜂産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李子健説,過去的蜂膠行業標準有兩個,一個是農業部的,一個是原國內貿易部的,標準不太一致,而且有的指標過於寬鬆,有的雖然作了量化但有很大局限性。舊標準對生産單位技術手段要求過於簡易,最近幾年國産蜂膠質量有所下降。 他介紹説,這次專家審定最新修訂的蜂膠國家標準,相對舊的行業標準,更加符合目前蜂膠産業的發展需要,比原來的有很大進步。主要體現在兩點上,一是對感觀鑒別進行了詳細描述,因為有些情況下感觀鑒別往往比技術手段鑒別更便捷有效;二是成分指標比以前有所提高、更加清晰。統一標準後,將對行業起正確引導作用,扭轉質量下降趨勢。 據了解,舊的行業標準中黃酮類化合物是採用定性的方法來判定,而新的國家標準是採用《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範(2003版)》中保健食品中總黃酮的測定方法來定量測定總黃酮,此方法更加有利於判定蜂膠質量的好與差。 李子健透露,目前,新修訂國家標準已正式進入報批程序,已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經審批後,估計將於今年年底或下年初發布實施。 技術標準是産品市場准入和技術壁壘的重要手段,也是參與全球經濟競爭與合作的重要籌碼。廣東省蜂産品質量檢驗站主任李立群説,本次蜂膠國家標準的推出,將有利於整肅蜂膠行業市場,為建立我國合理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提供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