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假藥為何能夠熱銷全國上百家醫院?
    2007-09-03    本報記者:肖林    來源:經濟參考報

  當一包由研究所製造、正規包裝上註明醫院名稱等詳細説明的藥品擺在你的面前,又是正規醫院讓你使用時,你會懷疑這可能是嚴重危害你健康的假藥嗎?殘酷的現實證明這種危險已存在數年。
  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有充分證據表明,四川一家民營研究所涉嫌違法製造假藥。幾年來,廣東、浙江、福建、江蘇、海南、廣西以及東北三省等地有上百家醫院購買後給患者使用。

研究所驚現假藥

  8月23日,成都市武侯區機投鎮一個300平方米的獨立小院內,成都思維多應用技術研究所的工人們正在對3000多袋已經包裝好的藥品打包裝箱。執法人員依法將現場查獲的藥品、生産原料和有關資料進行了查封扣押,對生産車間也進行了查封。
  該案的查處起因於四川省資陽市藥監局日前的一次執法檢查,檢查中發現有醫療機構在使用假藥。對産品來源的跟蹤調查發現,成都思維多應用技術研究所存在很大的嫌疑。雖然該研究所負責人否認其製造假藥,但該研究所不能提供藥品的批准文號和生産許可證,該研究所、使用這些藥品的醫院、可能帶來的危害仍面臨進一步的調查。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總隊稱,目前該案持續時間長、容易使人蒙蔽、潛在危害大,初步判定是一起重大的假藥案。
  該研究所並不具備藥品生産資質。相關法律規定,藥品生産企業必須取得藥品生産許可證並經GMP(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認證後,方能組織生産。如果醫療機構要生産醫院製劑,也必須要獲得藥監部門頒發的製劑生産許可證。
  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總隊負責人説,雖然藥物的成分還有待檢驗,但有關法律法規明確界定,未經批准生産的藥品按假藥論處,因為此類藥品未經法定機構檢測,其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不得而知。

非法假藥“受寵”百家醫院

  在該研究所生産車間內,發現印有陜西省某骨病研究所、什邡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醫院)等名稱的藥用熱敷靈、熱敷袋包裝。包裝上都詳細註明了醫院名稱、地址電話以及藥品的主要成分、適用範圍、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
  可怕的是,的確有正規醫院在使用這些假藥。隨後的調查中,四川綿陽市、德陽市的兩家醫院已經承認非法使用過這些藥物,並被立案查處。
  藥監部門掌握的財務記錄和電腦業務往來賬目記錄表明,與該研究所有業務往來的醫院多為骨科醫院或者醫院的骨科:四川有38家,而省外有69家,地點涉及廣東、浙江、福建、江蘇、海南、廣西以及東北三省等地。
  據查,該研究所在幾年間與全國上百家醫院建立了業務&&,其生産的藥品被醫院用於臨床,涉及面十分廣泛。
  該研究所負責人李國成解釋説,他在研究發明出“特別的熱技術”之後,從2003年起,便開始與各大醫院合作,“受醫院的委託”進行産品加工,至今已與全國各地的多家醫院建立起了&&。
  稽查總隊一位負責人説,醫院應該能分辨這些藥品是否合法,以及使用這些藥品可能存在的嚴重危害。按照相關法律,醫院使用這些藥物屬違法行為,也將受到查處,四川省外醫院的非法行為將移交給各省藥監部門進行處理。

假藥長期橫行凸顯藥品流通使用混亂

  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局稽查總隊負責人説,這起假藥案中,未經批准、無註冊、無生産許可證的假藥“暢銷”數年,眾多醫院“明知故犯”,凸顯藥品流通和使用環節中還存在相當的混亂局面。
  這些負責人説,一些醫院有製劑生産許可,但由於成本高、管理難、生産條件有限等原因,不願自己生産,於是非法委託給社會上一些單位生産;一些醫院無製劑生産許可,或者沒有製劑室,但存在僥倖心理,直接從社會上購買自認為“有效、安全”的藥品直接使用,這使患者承擔了巨大風險;更有甚者,有的非法藥品生産商用金錢開路,利用回扣等形式讓醫生將這些假藥開給患者使用。
  這些現象集中起來就是非法藥品生産商通過利益紐帶,使部分抱着“經驗主義”、心存僥倖的醫院醫生、藥劑人員給患者使用假藥,使患者成為承擔巨大風險的“小白鼠”。
  四川藥監部門&&將進一步規範醫院用藥,確保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同時提醒群眾,使用藥品時首先要看外包裝,上面應有藥品註冊批准文號等信息。對於難以分辨的藥品,如有懷疑,可以通過藥監部門網站或直接到當地藥監部門核查。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