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衞生院:沒錢又沒人 夾縫裏生存幾多難
    2007-08-15    本報記者:沈汝發    來源:經濟參考報

  鄉鎮衞生院擔負着為廣大群眾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等公共衞生服務的重要職能。記者近期在福建省南平市調研時發現,鄉鎮衞生院普遍面臨着資金不足、人才緊缺和設備老化等困難,難以適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需要,採取措施改善鄉鎮衞生院狀況迫在眉睫。

手術&銹跡斑斑

  記者日前走訪了南平市西芹、峽陽、王&、夏道、爐下、太平、樟湖等七家鄉鎮衞生院。
  在西芹鎮衞生院,記者看到,整棟樓非常破舊,患者稀少。在二樓手術室,只有心電監護儀、麻醉機、手術&等設備,條件簡陋,手術&上銹跡斑斑,還有不少污漬。據一位護士介紹,醫院只能做一些簡單的諸如剖腹産、結紮、闌尾切除等手術,多的時候一個月有10多&,少的只有五六台。
  院長蔣毅告訴記者,醫院的條件比較差,房子是1984年蓋的,醫療設備陳舊,不少是超期服役,譬如X光機,根據規定一般用10年到15年,現在一台上世紀80年代的X光機還在用。醫院人才也很缺乏,45名技術人員中只有12人有中級職稱,其他全是一般工作人員。
  “老百姓有重病就往城裏去,我們這裡治不了,小病就在村裏找鄉醫,不願到我們這裡治。”蔣毅苦笑着説。
  峽陽衞生院面臨同樣的困難。院長楊浩告訴記者,由於資金缺乏,人才流失很嚴重。“2005年,鄉鎮計生辦招人,很多醫院的婦産科醫生都去報名了,不願呆在鄉鎮衞生院。”楊浩説,“以往人均撥款只有4000元,從去年增加到8000元,但由於基礎薄弱,連職工工資都發不全。”
  據楊浩介紹,鄉鎮衞生院與其他醫院以醫療經營為主不同,承擔了許多公共衞生職能,包括婦幼保健、衞生防疫、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等,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以兒童免疫為例,需要兩間專門的接診室、兩名醫生,疫苗注射成本為每人一元,資金投入累計起來是個不小的數字。”楊浩説。
  王&&心衞生院院長王周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名醫護人員工資、醫保、社保加起來一個月需2500元左右,一年需30000元。從2006年開始,政府補助增加到每人8000元,只佔26.7%。另外有四名醫護人員從事預防、接種、傳染病報告、計劃免疫等,一年大約需15萬元。醫院現在負債100多萬元。
  記者在爐下衞生院採訪時遇到一名患者家屬陳吉標,他的岳母因為患尿道結石住院治療。他坦言,自己平時很少在鄉鎮衞生院住院,“雖然到城裏看病比較貴,但城裏設備好,人才也比較多。這裡醫療條件太差,連小手術都沒法做。”

衞生局長的煩惱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南平市延平區衞生局局長應濱一臉的無奈。她告訴記者,全區農村有14家鄉鎮衞生院,核定編制304人,在編在崗的只有260人。由於政府對農村衞生投入不足,僅佔人頭經費支出的37%,衞生院衛技人員工資無法保障,設備無法更新,業務用房是建一座樓背一身債務。截至2006年負債累計高達415.7萬元。
  農村衞生技術人才緊缺,也制約了鄉鎮衞生院發展。據應濱介紹,由於農村醫療機構條件差,人員流失嚴重,近五年來只出不進,人才緊缺。其中赤門、巨口、洋後等三所衞生院,合格的醫護人員總數不足10名,而按最起碼的核定標準至少需配27人。
  據統計,延平區還有七家鄉鎮衞生院沒有一名婦幼醫生,三家衞生院僅有一名護士,兩家衞生院連一名合格的護士都沒有。目前鄉鎮衞生院人員中沒有一名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初級職稱約佔75%,60%的衛技人員未送上級醫院進修學習。
  應濱説,鄉鎮衞生院醫療用房、醫療設備也很缺乏。不少鄉鎮衞生院的房間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的,經常是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許多鄉鎮衞生院缺乏必備的醫療設備,設備的完好率也很低,從而無法開展普通外科業務,有的甚至不能開展常規化驗檢查,影響了鄉鎮衞生院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的開展,難以適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需要。
  “目前全區14所鄉鎮衞生院中有1/3前景看好;1/3可以生存,但仍需扶持;還有1/3效益差,人員工資無法保障,生存困難,前景堪憂。”應濱憂心忡忡的説。

佔人口80%以上的農村只擁有不到30%的醫療資源

  延平區鄉鎮衞生院面臨的難題並非個案。福建省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説,佔全省人口80%以上的廣大農村只擁有不到30%的醫療資源,近2/3的鄉鎮衞生院虧損經營或僅能保本,普遍存在着資金不足、人才緊缺和設備老化等困難。
  據介紹,從2005年各級財政對鄉鎮衞生院的補助情況看,省、市、縣、鄉四級財政對鄉鎮衞生院補助28924萬元,平均每家鄉鎮衞生院僅31.03萬元,各級財政補助僅佔全省鄉鎮衞生院總支出(除藥品外)的29.91%,還不夠交納社保和發放退休人員的工資,其他70%以上的開支,要靠醫療創收來維持。
  這位負責人説,投入不足導致不少衞生院向廣大農民轉嫁負擔,影響了衞生院的辦院方向,也進一步加劇了農民的“看病貴”和“看病難”。即使這樣,大多數鄉鎮衞生院還無法足額發放工資,無法足額兌現各類津貼和社會保障,想改擴建醫療用房、添置醫療設備更是難上加難,不少衞生院因改造危房和更新醫療設備欠下沉重債務。
  鄉鎮衞生院的人才狀況也令人擔憂。據統計,福建省鄉鎮衞生院人員共有25433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4745人,僅佔18.66%;無正規學歷的5946人,佔23.38%。全省衞生院共有衛技人員20657人,其中有高、中級技術職稱的僅佔15.19%。另外,鄉鎮衞生院較高層次人才“下不去”、“留不住”,自己的骨幹送出去培養則“學成人走”,加上老醫生的退休,人才面臨着青黃不接和斷層的危險。
  此外,設備狀況和醫療用房也不容樂觀。據統計,全省60%以上的鄉鎮衞生院缺乏必備的醫療設備,設備的完好率也很低。全省50%以上的鄉鎮衞生院缺乏足夠的醫療用房,現有的醫療用房大都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年久失修,全省鄉鎮衞生院共有危房19.8萬平方米,平均每家衞生院危房面積達212平方米。
  改善鄉鎮衞生院狀況已經迫在眉睫。有關專家建議,應該按標準落實財政補助政策,同時採取稅收減免、衞生扶貧等辦法加大投入,統籌解決鄉鎮衞生院工作人員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等費用;妥善安排設備更新、危房改造和人員培訓等經費,加強鄉鎮衞生院建設;採取定向培養、在職繼續教育、進修培訓等方式,加強鄉鎮衞生院人才培養;開展強弱衞生院的對口幫扶,提升衞生院建設的整體水平。

  相關稿件
一批涉嫌虛假和違法的醫藥食品廣告被曝光 2007-08-09
“低價同質藥”考驗醫藥部門市場良心 2007-07-23
浙江建“行賄數據庫”遏制醫藥購銷商業賄賂 2007-07-16
杭州醫藥企業將合法進入喀麥隆市場 2007-07-09
我國及時調整六大措施促進醫藥産業大發展 200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