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粵糧”漂亮轉身“民生企業”化蛹為蝶
    2007-08-10    本報記者:梁鋼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珠江水、廣東糧”一度是廣東改革開放重要“代名詞”,也使一批相關企業名聞全國。後來,隨着廣貨家族的轉型和升級,“珠水粵糧”逐漸式微,那些曾名聞遐邇企業相伴淡出人們的視野。近年來,經過調整升級,珠水粵糧重新引起關注:涼茶對可口可樂形成衝擊;健力寶又煥生機;“餅乾大王”轉制靈活上陣……。輝煌——調整——重振,與珠水粵糧有關聯的企業完成了一次漂亮而艱難的轉身。

本報資料照片

強勢不再 此消彼長

  “喝珠江水、吃廣東糧”,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濟流行語。
  當年,中國改革開放棋局率先布點廣東,國內經濟形勢尚有“告別飢餓”、“告別短缺”的色彩,民生産業領域蘊藏着巨大商機。廣東産業經濟以“補缺型”輕工業的一枝獨秀式發展,拉開“珠江水、廣東糧”興盛和北伐的帷幕。上世紀80年代我國城鎮市場,廣東飲料、餅乾市場佔有率達到60%以上。
  珠水粵糧形成的産業群,不僅為當時我國百姓擺脫短缺、改善民生提供了實物基礎,同時牽動行業企業良性互動,為此後的蓄勢發展賺得了“第一桶金”。經過積累發展,廣東産業結構迅速優化提升,粵糧珠水“一枝獨秀”帶來“百花齊放”,嶺南衣、粵家電、穗造汽車、廣東船舶等輕重型、高新型産品,陸續成為廣貨家族重要成員。近十幾年,粵家電已牢牢佔據着全國市場半壁江山。進入新世紀,越來越多的“重字號”、“高新號”産品成為廣貨家族新主角。其中,廣州“一夜成名”地成為全國三大汽車製造中心之一,廣東沿海的石化産業帶也可望達到世界級産能規模。
  廣貨家族群雄並起,珠水粵糧的光芒不再耀眼,進入調整和提升期。

重拾山河 做大做強

  珠水粵糧鋒芒內斂,但重拾山河的努力從未停歇。廣東飲料業、餅乾業等食品企業群,借産品、機制和體制的“創新”銳氣,不斷進行着收復失地的嘗試。
  至今,“珠江水”已發起三波影響深遠的浪潮: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首創果味碳酸飲料的“中國魔水”健力寶在全國掀起“橙色風暴”;90年代末,樂百氏、珠江啤酒引領純凈水和啤酒純生等概念風行全國;“非典”後,粵涼茶把挑戰並超越的目標鎖定世界飲料巨頭可口可樂……
  業內人士&&,無論哪一波“珠水”北伐,幾乎都推動創新出一個飲料品種,涌現出一個甚至多個有影響的品牌。
  廣東食品行業企業大多通過轉換經營機制、創新運營模式實現輕裝上路。廣東餅乾是“廣東糧”的代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聞名全國。最近,有“中國餅乾大王”稱謂的廣東嘉士利食品有限公司舉行産權移交儀式,政府轉讓嘉士利公司90%股權,受讓方是廣東中晨實業集團公司和廣東永順彩印公司,豎起打造“世界餅乾大王”大旗。嘉士利公司1985年6月成立以後,從意大利、奧地利、英國、日本等國家引進先進的生産設備,使公司從規模、生産工藝、技術、産品質量和産品研發等方面走在全國餅乾行業前列,迅速成為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企業。此番轉制使嘉士利得以輕裝上陣,發展步伐必將更快。
  獲控嘉士利公司70%股權廣東中晨實業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黃銑銘&&,公司重新布局企業戰略,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加強企業管理,不斷提升企業科技力、産品力、營銷力、品牌力和服務力,做好品牌的延伸和擴張,把嘉士利公司打造成為多元化國際品牌。
  隨着健力寶、嘉士利等一大批食品企業的脫胎換骨,廣東食品工業做大做強的戰略得到穩步推進。

食在廣東 底蘊豐厚

  食品産業是飲食文化的工業固化延伸。“食在廣東”,是廣東食品工業堅實的文化底蘊。轉換了新機制的廣東食品企業,已步入賣産品和輸出文化並重的提升階段。具有典型嶺南特色的廣東涼茶業,能創造出超趕可口可樂的神話,靠的就是國人對涼茶文化的廣泛接受。
  “一把銅壺、幾隻茶碗”,只是涼茶在“老廣東人”眼中的形象。短短幾年,粵涼茶已從偏安一隅的地方飲品,創造了“出嶺南、下江南、闖關東、走西北、挺海外”的奇蹟。
  一個有衝擊力的數字令人振奮:粵涼茶年産銷量以一年翻幾倍的速度飆升,2006年銷量達到400萬噸,市場規模逾過120億元,超過可口可樂在中國總銷量。
  革新並輸出文化,是廣東涼茶企業做大做強的“第一突破口”。
  廣東省文化廳一位負責人説,很多人對美國的認知是從可口可樂、麥當勞開始的,如果你要了解廣東,要從涼茶開始。涼茶,正步粵菜之後,成為人們認識廣東的一個新文化符號。
  今年6月初,廣州“廣藥集團”與南非一家企業簽訂了2000萬美元的合作意向書,擬在非洲市場推廣涼茶,這意味着,廣東涼茶企業不僅“香”在國內,而且已經開始走向更廣大的世界。該公司總經理李楚源&&,有70%-80%的非洲人日常使用的是中草藥而非西藥,粵涼茶非常適和非洲地域及氣候特點,在非洲有較廣闊的市場前景。有消息顯示,近期廣州香雪制藥有限公司也有意向在南美巴西設廠生産涼茶。

潮落潮起 業界關注

  從“攻佔”到“退潮”,然後重舉大旗,廣東食品行業企業的發展令人玩味。珠水粵糧的創新與發展路徑、趨勢值得業界關注。
  廣東省商業聯合會會長巫開立對記者説,“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跨國大公司為代表的一些名牌食品企業進入中國參與競爭,但是,廣東的本土食品行業企業不僅沒有被衝垮,而且發展得更好,證明其是經得起競爭考驗的。” 
  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孫雄&&,民生是社會經濟的基礎,民生産業是構建寬裕小康社會必不可少的物質支撐,其發達程度是從一個側面判斷這個國家産業體系成熟與否的標誌。他説,廣東飲食業發達且具特色,以其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珠水粵糧企業,經過機制、體制等方面的創新後,取得重振雄風的業績,證明這類企業有很強的發展後勁。
  孫雄説,西方發達國家民生類的工業大都較為發達,並不遜色於汽車、石化等重工業。如法國的達能公司,美國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公司,都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大企業。他&&,廣東的食品企業將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不斷擴大自己的規模和影響力。
  記者採訪獲悉,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背景下,廣東省已把食品行業放在國際市場大環境下,促其更為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推進其實現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
  為了給廣東的食品企業注入更有力的文化基因並增強發展後勁,廣東啟動了粵菜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工作。這是繼涼茶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後,廣東志在將“食在廣東”向全球傳承的又一重大舉措。
  曾幾何時,“珠水粵糧”培育了“中國魔水”健力寶、“餅乾大王”嘉士利等一批有影響和特色的知名企業,雖然歷經幾多沉浮,但這些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曾經的成就,仍顯示出巨大的內在張力。“珠水粵糧”企業的再度崛起,只因換個角度重新審視和定義了生長的土壤。

  相關稿件
鞍山市公共財政支出重點向民生傾斜 2007-08-07
非法集資竟打"三農""民生"招牌 2007-08-07
一些非法集資竟打“三農”“民生”招牌 2007-08-07
當堅硬的市場規則撞擊脆弱的民生防線 2007-08-06
有多少重要的民生信息被“敏感”掉 200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