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住房教育支出過大 消費結構不盡合理
當前我國農村消費存在的問題分析
    2007-08-09    本報記者:董振國 王春雨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過去普遍認為制約農村消費的一些因素正在消除,
  但農民的消費結構存在問題,在有限的收入中,除去基本生活支出和再生産投資外,農民支出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了房屋修建和教育支出,而且這兩項支出要靠長期積累,多年存量一次支出,這兩項支出比重的過大,制約了農民其他方面的消費。

制約農村消費的基礎性因素正發生改變

  過去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用電、用水、交通等因素對農村消費有較大制約。近幾年,中央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大大提高,農村消費環境得到了較好改善,基礎設施對農村消費制約正在逐步消除。
  收入對農民消費的制約得到緩解。近年來,農民增收成為不爭的事實。山東省萊州市柞村鎮朱旺村農民楊登選説,過去兜裏沒錢,想給小孫子買點零食都捨不得花錢,一次零食錢夠全家吃半個月鹽啊!這兩年家裏收入明顯多了,每年除去必要的開支,還能有存款,他和老伴經常去村裏的超市給孫子買吃的。
  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已不是制約農民消費的主要因素。四川省綿竹市清平鄉湔溝村農民莊曉紅説,過去農村電壓不穩,電價還高,買了彩電、冰箱也不敢放開用,現在農村用電和城裏一樣,再也不用為電價高、電壓不穩擔心了。在山東省萊州市的百戶問卷調查中,農民在選擇“您認為當前影響您家擴大消費的主要因素”時,只有7%的農戶選擇了“農村水電路等設施不好”。在河南省鄧州市,問及“家裏有沒有因為水電條件不好,影響家電的使用”時,有63%的回答“沒有”,只有37%的回答“有”。可見目前一部分農民家庭裏沒有洗衣機、電冰箱,不是相關配套設施不全而是價錢或使用費用偏高。
  農村多種商業形態為農民提供了放心安全的消費環境。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四方村農家店營業員熊富慧告訴記者,以往買東西要到城裏,村裏的小商店只有油鹽醬醋,買襪子毛巾都要進城,進一次城要10多公里,騎摩托車要半小時,坐公交車花的路費比買東西都要貴。現在村裏就有超市,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和城裏大商場一樣的東西。在河南省鄧州市的百戶問卷調查中,對農村“沒有大超市、商場,消費環境不好”的回答較少,當問及“你認為當前在農村購物是否方便”時,有61%的被訪戶回答“方便”,只有39%的回答“不方便”。

農村住房消費過大存在浪費

  從各地情況看,農民有錢後,首要的都是蓋新房或裝修房屋,住房消費相當於農民十年以上的消費存量,這期間農民沒錢用於其他消費。此外,由於農村房屋建築標準不一,造成了一些地區房屋拆建浪費嚴重。
  浙江省富陽市新登鎮白家村農民白士誠家住在一幢二層的小樓房中,這幢房屋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末建成的,雖然現在房屋沒有建築質量問題,但白士誠認為房屋格局不如新式住宅好,想拆了重建,但現在各種建築材料都漲價了,重建房屋要花去全家近10年的積蓄。山東省萊州市對百戶農民的問卷調查顯示,增收後42%的農民把錢用於建房、裝修,未來三年,有40%的被調查農民計劃新建或翻修房屋。綜合山東、河南等地的調查顯示,有91%的被訪戶&&因蓋房或者翻新房屋、裝修需要花掉3到15年的積蓄。
  浙江省富陽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羅良錄説,50%的農戶會把所有的收入用於建房,很多人花掉多年的積蓄還不夠,要借錢建房。農民建房存在較強的攀比心理,這造成很多房屋設計不合理、面積過大、拆建頻繁等。很多地方,農民每七八年就拆建一次房屋,有的地方農民一家只有幾口人,卻要蓋三四層的樓房,大量面積閒置,卻佔用了大筆的消費資金。
  由於國家在農村實行了宅基地劃撥政策,農民的住房不能轉讓交易,這就使農民省吃儉用攢十來萬元蓋起的房子變成了“死資産”,連到信用社抵押貸款都沒資格。從資金流動的角度看,這是一種巨大的資産死滯,尤其是一些在外打工農民,蓋房為結婚,結完婚人就走,今後是否回農村也説不清,這種“新房”浪費更大。

高中教育負擔沉重嚴重影響其他消費支出

  近兩年,國家加大對農村中小學教育收費的減免力度,使農民教育負擔大大減輕。但高中教育既得不到國家補貼,也享受不到助學貸款等優惠政策,成為農民當前主要的負擔性支出。
  山東省萊州市柞村鎮朱旺村農民楊義貴家有兩個孩子上學,大孩子上大學,每年花費一萬多元,小兒子馬上要上高中,每年要花七八千元。楊義貴告訴記者,大孩子上大學還能得些獎學金,能減輕家裏的負擔,但小兒子上高中就只能靠家裏拿錢。楊義貴指着他家的一台18寸的電視機説:“由於要供孩子上學,家裏的電視都用了快20年了也不敢換。”
  山東省萊州市百戶農民的調查問卷顯示,上高中或中專的學生每年花費平均在8000元到一萬元,上大學的平均花費在1.3萬元以上。在河南省鄧州市抽訪的100個農戶中,56戶家裏有學生,17戶家裏有高中學生或大學生。調查顯示:有64.7%被訪問戶認為一個高中生每年的花費在5000元以上;對於大學生每年的學雜費的調查,有85.7%的回答是在4000元以上,一個大學生每年要花費7000元到兩萬元,有85.7%的被訪問戶認為孩子從高中到大學要花掉家裏5年到10年的積蓄。
  記者調查發現,教育支出嚴重削弱了農民的消費能力。在河南省鄧州市,當問及“如果有孩子讀高中或大學,會不會因為孩子花費大,本來想買的一些家用電器就不買了?”時,17戶家裏有高中生或大學生的被訪戶均回答“是這樣”。

  相關稿件
鞍山:農村“鄉財縣管”改革見成效 2007-08-08
廣西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6840公里 2007-08-08
城鄉統籌:不讓農村居民“邊緣化” 2007-08-08
農村低保,還要邁好幾道“坎” 2007-08-07
銀監會發布意見發展農村小額貸款業務 200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