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30日至5月10日,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盤江銻白廠由於生産工藝設計不合理和缺乏相應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先後有26名工人急性砷化氫中毒,到目前為止,這起事故已造成3人死亡。 有關資料顯示,2005年全國30個省、區、市收到的各類職業病報告多達1.1萬多例,其中塵肺病例9000多例。我國目前受到職業危害的人數超過2億人。職業病這種“隱性礦難”,不僅在貴州,在全國其他一些省區市,都正在日益成為威脅我國勞動者生命安全的突出問題。 記者最近隨同安全生産貴州行檢查組到貴州省六盤水市、畢節地區和貴陽市等地一些化工企業、煤礦和採石場採訪時發現,由於認識不到位,基礎工作薄弱等多方面原因,貴州部分作業場所職業衞生狀況仍然堪憂。
 |
| 在瀰漫的廢氣中,工人戴着沒有防毒作用的棉紗口罩進行作業。 | 紗布口罩被用來防塵防毒
水城國貿焦化有限責任公司是六盤水市生産規模相對較大的一家焦化企業。在公司主要負責人帶領下,檢查組對該廠洗煤車間和焦化車間進行了檢查。 在洗煤車間,檢查人員發現,這個車間送料口的工人基本未戴防塵口罩。個別戴了的,也只是普通棉紗口罩。 檢查組的同志問在這個車間工作已四年多的老工人曹榮明:“知道煤塵有什麼危害嗎?”他搖搖頭説:“不知道。” 檢查組的同志又問:“知道什麼是職業病嗎?這幾年體檢了幾次?身體有沒有病?”他又搖搖頭説:“不知道,體檢進廠時去過一次。”隨後又笑笑説:“幹了這幾年都沒事,身體可能不會有什麼病吧?” 據了解,焦炭在生産過程中,會産生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尤其硫化氫是一種神經性毒氣,人一旦吸入對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肺等多個器官都會造成損害,因此焦爐門必須密閉。 但在這家公司的焦化車間,記者不僅見到焦爐上方黃煙滾滾,焦爐門在往外漏氣,更可笑的是,這個車間現場作業的工人,戴的也全是對防毒根本沒有作用的棉紗口罩,而且這些口罩全是新的,明顯是為了應付檢查才臨時買來給工人戴上的。 另外,這家焦化廠的工人上崗前,未進行過任何培訓,廠裏最近幾年也未組織過工人進行職業衞生健康體檢,更沒有按有關規定給他們建立相應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
| 300多名職工體檢異常,公司負責人卻説職業衞生安全“沒問題”。本報記者 劉文國
攝 | 300多名職工體檢異常 廠裏卻説“沒問題”
貴州黔能天和磷業有限公司是目前貴陽市生産規模最大的一家黃磷生産企業。檢查組到這家公司檢查時,發現這家公司生産車間不僅相關職業衞生警示標誌不全,在各種有毒有害氣體最集中的爐&上,生産工人也是“敞開式”作業,有的戴個紗布口罩,有的連紗布口罩也不戴,説:“習慣了。” 據了解,黃磷不僅本身有劇毒,生産過程中産生的氟化氫、磷化氫、一氧化碳等也是有毒有害氣體。由於沒有相關監測數據,檢查組同志一下説不出這家公司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究竟有多嚴重,現場陪同檢查的公司有關負責人則一再説,公司職業衞生安全“沒問題”,工人都按有關規定進行了體檢。但隨後公司提供給檢查組的職工體檢報告,卻讓人觸目驚心。 該公司職工體檢報告顯示,2000年該公司共有841名職工參加體檢,體檢異常316人,佔38.82%。體檢異常的工人中,慢性磷中毒、肺結核、肺部感染、塵肺、心臟異常、乙肝兩對半異常、白細胞偏低、高血壓等病例總計達168例。 公司2003年度和2006年度職工體檢報告同樣讓人觸目驚心。2003年這家公司707名職工參加體檢,其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職工625名,體檢檢出職工慢性磷中毒、心電圖異常等病例346例;2006年650名職工體檢,檢出胸片異常、腎功能異常等病例325例。 更讓檢查組意外的是,公司對這些體檢異常的工人,除給個別情況比較嚴重的工人換崗以外,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在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的防護上,這家公司2000年以來六七年時間裏,也未採取過任何有效改進措施。 而據當地安監局的同志介紹,開陽縣8家黃磷生産企業中,黔能天和公司在職業衞生安全方面還算是好的,另外7家仍在生産的企業,有6家從未給一線作業人員進行過職業健康體檢,且生産條件也比天和公司落後。
“隱性礦難”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據貴州省安監局統計,貴州省目前僅貴陽、遵義、畢節、黔西南、安順5個地州市,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産等企業就有3600多家,加上煤礦和建築施工企業,全省直接受粉塵、毒物和噪聲等危害的職工總人數估計超過30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到2003年,貴州省縣級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塵肺發病已有11271例,死亡3559人。 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由於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片面強調經濟發展,職業病發病本身又比較緩慢等多方面原因,職業病這種“隱性礦難”往往得不到充分重視。如貴州省目前一半以上企業開工投産前都未進行職業衞生預評價;2006年全省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上千家企業,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的只有101家,僅佔不到一成。截至今年5月,貴州省取得職業病診斷資質的機構只有7家,取得職業病診斷資格的專業人員只有20人;2005年國家機關職業衞生監管行政職能調整後,貴州省至今仍有約三分之一縣市未進行相應調整。 當地一些安監部門的同志認為,安監局成立時間不長,在職業衞生的監管上至今仍沒有專門的機構編制和人員,另外我國職業衞生的監督管理職能劃分事權不統一,安監部門沒有職業衞生源頭管理職能,不能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的“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和同時投入使用)進行管理,只負責勞動過程中的防護和管理工作,也使得安監部門的監管難以到位。 據悉,為了加快推進全省職業病防治工作,貴州省安監局去年以來已開始在全省開展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申報,並要求各級安監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開展專項檢查,督促企業履行職業衞生主體責任。 但有關專家認為,職業衞生屬於生産過程中勞動者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權益保護問題,不是一個純粹的醫學或衞生問題。必須政府、部門和企業齊抓共管,才能充分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