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5月份鎳價開始下跌之後,鉛價成為6月份以來金屬品種中的明星。特別是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鉛期貨價格在6月25日直接衝上每噸2715美元,鉛價第一次走出高於鋁價的位置,7月17日創出3230美元的紀錄新高。分析人士預計,三季度鉛價將繼續上漲,後市看好3500美元,甚至4000美元,成為2007年下半年有色金屬行情上漲的明星。
鉛價飆升92%首次超過鋁價
進入6月份,LME鉛在供應擔憂的背景下,受到投機買盤的大肆拉升,被連續拉出五個紀錄高位,最高升至2395美元。但此後由於盤面多頭上攻心有餘力不足,缺乏後續力量,多頭獲利盤和投機拋盤乘機打壓,鉛價衝高回落,一度跌進2300美元下方。但在6月下旬,LME鉛庫存持續下降至4.5萬餘噸,鉛價牛氣沖天,又一次連續五日刷新歷史紀錄,再次拉出令人意外的紀錄高位。7月17日LME三個月鉛期貨價格盤中觸及3230美元的新高,收盤時3210美元,高出鋁價417美元。
今年以來,鉛價已經上漲92%,繼銅和鎳之後,成為最新一個觸及歷史高位的賤金屬。如果説2006年是銅、鋅成為有色金屬牛市中的大明星,那麼2007年鎳和鉛成為又一明星。
中國供應減少成為上漲主因
目前,鉛的供需狀況對於價格走勢似乎極為有利。自從中國從6月1日起對未鍛軋精煉鉛徵收10%的出口關稅之後,市場對鉛供應的擔憂已有所抬頭,此政策公布後LME鉛價就開始持續走高。中國是全球鉛第一大生産國,2000年以來精鉛凈出口量都在40萬噸左右。
從2002年到2006年,中國分別凈出口了36萬噸、41萬噸、40萬噸、42萬噸、50萬噸精鉛,佔世界精鉛消費的6%到8%,佔西方供應量的10%左右,有力地彌補了國際市場供應不足。由於中國出口關稅的增加,如果國際市場價格高出國內市場不大,出口將無利可圖,國內出口量有望進一步下降。一旦中國出現供應短缺,國際市場上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這麼大的替代資源。此外,庫存下降也是本輪鉛價上漲的推手。LME鉛庫存自5月以來減少11%以上,目前的庫存水平約夠全球兩天的消費量。
國內鉛産量增速放緩需求增加
鉛主要應用於蓄電池、氧化鉛、鉛合金及鉛材等生産中,其中汽車蓄電池是鉛消費的最大領域。200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鉛生産國。2006年,全球精煉鉛産量為804.9萬噸,其中中國鉛産量佔到全球産量約34%,達到273.5萬噸。
加工費是鉛冶煉企業使用進口鉛礦利潤的主要來源。從今年始,國外礦山大幅打壓中國企業的加工費,鉛加工費從150美元/噸降到目前的80美元/噸,甚至出現50美元/噸、30美元/噸的低加工費。國際貿易談判中,加工費是以LME三個月鉛期貨價格為定價基準,而由於從6月1日起中國對精鉛出口增加10%的出口關稅,這意味着中國精鉛很難出口,只能在國內銷售。而國內價格大大低於國際價格,因此國內鉛冶煉廠使用進口礦基本上都處於虧損狀態。 去年全國鉛冶煉企業的開工率是85%,今年只有74%左右。由於虧損,企業普遍減産,進一步導致了鉛的供應不足。深圳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永華在2007鉛鋅及下游産業市場論壇上説:“我們原本預計2006年至2007年全國有50萬噸至60萬噸鉛冶煉新産能投産,目前實際上只有30萬噸投産。” 同時,近幾年來中國鉛消費市場一直看好。據統計,中國鉛消費量從2002年的95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220萬噸,5年來增長了1.3倍。近年來隨着中國汽車、交通、電信等基礎産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鉛酸蓄電池工業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據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統計,全國鉛酸蓄電池廠家已經達到1500家,生産量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作為鉛的主要消費者,鉛酸蓄電池産量的快速增長必定大大拉動精鉛需求。 由於鉛精礦貨緊價俏和環保因素,國內冶煉廠計劃適當減産。高價位雖然抑制了消費需求,但持貨者絕對看漲依舊惜售,使得交易清淡,成交相對稀少。同時,國際市場看好鉛市。投資銀行巴克萊資本6月22日&&,已調降了對鋁及其他工業金屬價格的近期預估值,但該投行將鉛預估值從1900美元調高至280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