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壟斷打破 千億元輸電工程市場呼嘯而來
    2007-07-16    本報記者:黃玫 胡俊超    來源:經濟參考報

  6月底,貴廣二回工程實現單極試運行,新增輸送廣東電力150萬千瓦,為目前仍缺電的經濟大省廣東送去了“及時電”、“清涼電”。
  貴廣二回即貴州到廣東的第二條(回)直流輸電工程。記者在廣東、貴州採訪時了解到,該工程的投産,除了有效緩解經濟大省廣東電力供應的緊張形勢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作為我國第一項直流自主化依託工程,將實現綜合自主化率70%的目標。
  由於技術難度高,直流輸電工程以往大部分由外方承包。業內專家認為,貴廣二回工程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將為打破跨國公司技術、供貨渠道壟斷,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行業技術體系奠定基礎。今後15年間,全國將有20項直流輸電工程上馬,國內企業將迎來上千億元的巨大市場。

“西電東送”實現東西雙贏

  貴廣二回工程起點為貴州興仁,落點為廣東深圳,線路全長1194公里,輸送容量為雙極300萬千瓦,相當於目前西部一個省超過一半的負荷。2007年底實現雙極投産後,每年可向廣東送電120億千瓦時。整個工程動態總投資65億元。
  貴廣二回工程是實現“西電東送”的一項重大工程。大規模、長距離的“西電東送”工程是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對於廣東來説,西電東送無異於及時雨。過去四年,廣東連續出現電力短缺局面。今年12月底,貴廣二回工程將雙極投産,實現300萬千瓦的黔電送粵。到2010年,西電送廣東最大電力將達到2240萬至2440萬千瓦,比此前翻一番。
  同時,西電東送實現了雙贏,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貴州省發改委黨組成員、省西開辦專職副主任付京説,以“西電東送”為重點的能源建設投資大幅增長,對貴州經濟增長起着明顯的拉動作用。

“以我為主”打破外資壟斷局面

  因技術難度高,直流輸電工程以往大部分由外方承包商負責,換流變壓器、換流閥、平波電抗器以及直流控制保護系統等關鍵設備和關鍵技術一直無法實現國産化。國家發改委要求依託貴廣二回工程,提高國內研究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等方面自主創新能力,在直流輸電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
  通過貴廣二回直流工程自主化工作,我國500千伏直流輸電技術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袁懋振説,貴廣二回工程實現以我為主,聯合設計,自主生産,改變了以往工程基本外包、跨國公司技術壟斷的局面,目前基本實現了70%(按工程價值量計算)自主化的目標要求,為今後的大型直流輸電工程奠定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基礎。
  貴廣二回成功地實現國産化和引進消化再創新,其主要做法和經驗對行業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首先,聯合攻關,全面掌握高壓直流輸電核心技術。南方電網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傑説,南方電網公司採用“項目組織型”管理,將設計院、許繼集團等國內直流設計、製造的骨幹力量組織起來,進行集中工作,聯合攻關,取得自主化關鍵技術突破。研究中心基本實現了系統研究和成套設計的100%自主化目標。許繼電氣基本實現了控制保護100%自主化目標,西電公司則實現了國內首次獨立自主提供整個極的500千伏換流閥設備。同時,西安電力電子所、清華大學等眾多國內科研院所共同參與了工程的自主化攻關。
  其次,注重技術引進消化,形成一批擁有知識産權的技術成果。南方電網研究中心通過技術引進,形成了具有共13個RTDS機箱的國內最大規模的電網實時倣真系統,構建起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交直流混合實時倣真電網模型。貴廣二回直流工程為確保掌握核心技術,南方電網公司提出22個系統研究項目的研究大綱都由中外共同討論確定。同時,積極與美國電科院EPRI、GE、ABB、西門子等知名公司開展國際技術交流和項目合作,採用項目承包方式,降低成本的同時又可擁有知識産權。
  第三,注重創新,逐步搶佔特高壓直流工程設計和設備自主研發制高點。南方電網在加快建設貴廣二回工程的同時,積極推進世界第一條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雲廣直流)的研究和實施,以更好地實現直流輸電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袁懋振説,通過設備自主化率將達60%以上的雲廣直流工程建設,我國將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世界第一個800千伏直流系統設備完整的標準體系,佔領世界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制高點。
  第四,國內的上下游企業共同成長,一批企業成為直流輸電工程不斷發展的主力軍。貴廣二回工程中,國內企業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贏得了20&500千伏變壓器及平波電抗器的生産製造合同,合同總價超過8.5億元。在雲廣直流項目中,特變電工沈變集團再次獲得了價值5.62億元的研製合同。特變電工有關負責人説,800千伏換流變壓器的研製將填補世界相關領域的空白,全面提升我國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能力。

直流輸電工程市場空間巨大

  目前西電東送的進程正在不斷加快。6月初,備受關注的世界首個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取得新進展,南方電網在廣州簽訂了總價約79億元的換流站主設備的供貨合同。
  雲廣直流工程是“十一五”西電東送的主要輸電通道,匯集雲南小灣、金安橋等水電站的電力輸送廣東,額定輸電容量500萬千瓦,輸電距離1438公里。工程靜態總投資132億元,計劃2009年上半年單極投産,2010年雙極投産。
  電力專家李立浧認為,貴廣二回、雲廣直流工程的建設和自主化的實現,將改變我國直流輸電方面缺少核心知識産權的現狀。今後15年間,全國將有20項直流輸電工程上馬,這些項目投資高達上千億元。我國的設計、製造企業在今後的直流工程將成為主角,從長遠來説降低我國建設直流輸電工程的投資成本,增強國內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帶動國內相關産業鏈全面進步。
  值得關注的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型輸電工程實施階段,徵地難成為阻撓工程進展的緊迫問題。專家呼籲將電力規劃納入城市規劃體系,為電力發展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

  相關稿件
大多數的電力企業計劃加快發展清潔能源 2007-07-10
專家視點:從電力數據看三年宏觀調控效果 2007-07-10
從電力數據看三年宏觀調控的效果 2007-07-10
專家視點:從電力數據看三年宏觀調控效果 2007-07-10
普華永道報告:電力企業加快發展清潔能源 200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