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底,貴廣二回工程實現單極試運行,新增輸送廣東電力150萬千瓦,為目前仍缺電的經濟大省廣東送去了“及時電”、“清涼電”。 貴廣二回即貴州到廣東的第二條(回)直流輸電工程。記者在廣東、貴州採訪時了解到,該工程的投産,除了有效緩解經濟大省廣東電力供應的緊張形勢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作為我國第一項直流自主化依託工程,將實現綜合自主化率70%的目標。 由於技術難度高,直流輸電工程以往大部分由外方承包。業內專家認為,貴廣二回工程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將為打破跨國公司技術、供貨渠道壟斷,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行業技術體系奠定基礎。今後15年間,全國將有20項直流輸電工程上馬,國內企業將迎來上千億元的巨大市場。
“西電東送”實現東西雙贏
貴廣二回工程起點為貴州興仁,落點為廣東深圳,線路全長1194公里,輸送容量為雙極300萬千瓦,相當於目前西部一個省超過一半的負荷。2007年底實現雙極投産後,每年可向廣東送電120億千瓦時。整個工程動態總投資65億元。 貴廣二回工程是實現“西電東送”的一項重大工程。大規模、長距離的“西電東送”工程是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對於廣東來説,西電東送無異於及時雨。過去四年,廣東連續出現電力短缺局面。今年12月底,貴廣二回工程將雙極投産,實現300萬千瓦的黔電送粵。到2010年,西電送廣東最大電力將達到2240萬至2440萬千瓦,比此前翻一番。 同時,西電東送實現了雙贏,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貴州省發改委黨組成員、省西開辦專職副主任付京説,以“西電東送”為重點的能源建設投資大幅增長,對貴州經濟增長起着明顯的拉動作用。
“以我為主”打破外資壟斷局面
因技術難度高,直流輸電工程以往大部分由外方承包商負責,換流變壓器、換流閥、平波電抗器以及直流控制保護系統等關鍵設備和關鍵技術一直無法實現國産化。國家發改委要求依託貴廣二回工程,提高國內研究設計和關鍵設備製造等方面自主創新能力,在直流輸電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 通過貴廣二回直流工程自主化工作,我國 500千伏直流輸電技術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袁懋振説,貴廣二回工程實現以我為主,聯合設計,自主生産,改變了以往工程基本外包、跨國公司技術壟斷的局面,目前基本實現了70%(按工程價值量計算)自主化的目標要求,為今後的大型直流輸電工程奠定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基礎。 貴廣二回成功地實現國産化和引進消化再創新,其主要做法和經驗對行業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首先,聯合攻關,全面掌握高壓直流輸電核心技術。南方電網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傑説,南方電網公司採用“項目組織型”管理,將設計院、許繼集團等國內直流設計、製造的骨幹力量組織起來,進行集中工作,聯合攻關,取得自主化關鍵技術突破。研究中心基本實現了系統研究和成套設計的100%自主化目標。許繼電氣基本實現了控制保護100%自主化目標,西電公司則實現了國內首次獨立自主提供整個極的 500千伏換流閥設備。同時,西安電力電子所、清華大學等眾多國內科研院所共同參與了工程的自主化攻關。 其次,注重技術引進消化,形成一批擁有知識産權的技術成果。南方電網研究中心通過技術引進,形成了具有共13個RTDS機箱的國內最大規模的電網實時倣真系統,構建起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交直流混合實時倣真電網模型。貴廣二回直流工程為確保掌握核心技術,南方電網公司提出22個系統研究項目的研究大綱都由中外共同討論確定。同時,積極與美國電科院EPRI、GE、ABB、西門子等知名公司開展國際技術交流和項目合作,採用項目承包方式,降低成本的同時又可擁有知識産權。 第三,注重創新,逐步搶佔特高壓直流工程設計和設備自主研發制高點。南方電網在加快建設貴廣二回工程的同時,積極推進世界第一條 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雲廣直流)的研究和實施,以更好地實現直流輸電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袁懋振説,通過設備自主化率將達60%以上的雲廣直流工程建設,我國將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世界第一個 800千伏直流系統設備完整的標準體系,佔領世界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制高點。 第四,國內的上下游企業共同成長,一批企業成為直流輸電工程不斷發展的主力軍。貴廣二回工程中,國內企業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贏得了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