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旅游已經日漸紅火 遊船企業卻舉步維艱
    2007-06-08    本報記者:張琴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位於巫峽神女峰下的神女溪,以奇秀清綠、連綿幽深的峽谷景觀吸引着探險獵奇的旅游者。神女溪今年被重慶市列為重點開發的新景區,成為三峽旅游繼小三峽之後新的目的地。
  本報記者:李曉果 攝

  從2005年起,三峽旅游持續升溫。然而,記者近日在採訪中發現,三峽旅游的紅火無法掩蓋遊船企業經營困難的嚴峻現實。
  作為世界級的黃金旅游線,長江三峽旅游的命運可謂“一波三折”。在經歷了“告別游”“絕版游”後,三峽旅游市場連續多年走低。六部委聯合發文、周邊五省市聯手整合資源,三峽旅游才逐漸出現持續升溫的良好勢頭。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以30%的幅度增長。其中,2006年長江三峽接待游客近2000萬人次,同比增長20%。
  更讓人驚喜的是,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三峽游客流量達10萬餘人次,其中乘坐豪華遊船游覽長江三峽的中外游客達1.3萬餘人次,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42%和35%。重慶新世紀遊船公司等部分經營高檔次三峽游的遊船企業均&&,今年的三峽游艙位已經被預訂一空。
  對此,大多數三峽遊船企業卻&&,遊船運力絕對過剩、高檔次遊船相對不足、“規費”冗雜沉重、市場中介機構和人員魚龍混雜等因素,使得剛剛看到美好前景的遊船企業舉步維艱。 
  重慶旅游協會三峽分會會長、重慶長航江山遊船公司總經理賀明松算了一筆賬:一艘3000噸級、載客160人的國內遊船,從重慶至宜昌往返一個航次需要燃油20噸,每噸燃油5000元,僅燃油費用就需10萬元,約佔總成本的52%;加上各種“規費”,如港口代理費、客貨附加費、航道養護費、港務費等,約需3.5萬元,約佔總成本的18%;人員工資等勞動力成本約四萬元,約佔總成本的21%;其他物品如客用品、物損、折舊等約佔總成本的9%。這樣一來,遊船公司的純收入微乎其微。
  據記者了解,目前經營三峽旅游的遊船中,三星級以上的有47艘,總計有兩萬餘客位。按每年九個月營運期、負載率70%測算,年接待能力約為128萬人次。而近五年三峽旅游市場客源年平均不足70萬人次,遊船運力總體過剩接近一半。
  長江海外旅游總公司副總經理伍顯新説,這種過剩是運力的絕對過剩,其中還包含很多檔次偏低、服務不高、早已不合時宜的遊船,甚至一些普通客船也頂起了“旅遊船”的帽子經營三峽旅游,爭奪客源市場,而真正受游客青睞、滿足游客需求的高檔次遊船遠遠不夠。
  維多利亞遊船公司以接待外賓為主,其總經理周琢認為,從近年來預訂五星級遊船的客人來看,內賓游客在總數中的比例已接近40%,並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因此,雖然絕對運力過剩,但高檔遊船卻出現了相對不足的情況。
  此外,經營成本增加、銷售方式陳舊等因素,也造成遊船企業利潤微薄。與上世紀九十年代相比,遊船船票的價格暴跌,而由於燃油價格連續上漲,遊船的經營成本卻增大了三倍。同時,由於遊船船票主要通過客運中心售票網點和旅行社進行銷售,遊船公司往往受制於人。
  三峽旅游陷入低谷時,遊船的慘烈競爭曾引發關注;三峽旅游回暖時,遊船的艱難現狀更值得深思。長期研究三峽旅游的專家指出,就政府層面來説,應該&&三峽遊船准入制度,控制遊船總量,設置各個檔次遊船的指導價格,避免惡性殺價競爭和不法企業短期經營行為擾亂市場;就遊船企業來説,應該不斷提高遊船檔次,合理布局經營範圍,建立適合目前三峽旅游的企業管理制度,為游客提供更加完善和舒適的服務;就遊船行業來説,行業協會要加強行業自律,規範企業行為,維護行業利益。
  遊船企業也呼籲得到更多的扶持。他們認為,應該重新設置“規費”,廢除不合理收費。此外,應該扶持骨幹企業,形成以“旅行社為龍頭、遊船公司為主體、景區為基礎”的三峽旅游産業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