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勇&&:不能説三峽工程引起了四川乾旱
    2007-06-07    記者:者孫俠 王立彬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 針對近日關於四川乾旱與三峽工程有直接關係這種説法,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能説三峽工程引起了四川的乾旱。
  羅勇指出,全球氣候變暖是北半球及中國夏季高溫熱浪事件頻繁出現的大背景,環流異常是造成極端高溫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
  他説,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近50年來中國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出現了明顯變化。在2006年,中國出現了多項破歷史記錄的極端氣候事件,如四川重慶等地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嚴重高溫乾旱,1951年以來最強颱風“桑美”登陸浙江,北方地區出現嚴重乾旱,北京地區一夜之間降下33萬噸沙塵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不是四川、重慶特有的地區現象,而是一個更廣範圍、甚至是全球現象。
  這位氣候專家告訴記者,近百年來,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這種變化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尤其明顯。
  據羅勇介紹,2007年冬季,重慶的平均降雨量較平常年份多了四成,但川渝兩地卻出現了罕見春旱。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高溫乾旱使土壤含水量大幅減少,二是暖冬導致地表水分蒸發加劇。
  羅勇説,僅就西南地區而言,乾旱也並非僅限於與三峽工程相近的川渝兩地。今年2月下旬到3月下旬,雲南大部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為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全省大部分地區氣溫卻較常年同期偏高。高溫少雨致使雲南大部地區的旱情發展迅速。
  與此同時,西藏、廣西部分地區也出現了程度不同的乾旱。顯然不能説所有這些乾旱都是由三峽工程引起的。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