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特色産業往往成為當地財政收入的重頭,卻存在一個特色産品有幾十家乃至上百家企業生産、大企業被小作坊包圍的現象,品牌缺乏放大效應。枸杞和羊絨是寧夏的兩個地方特色産品,然而枸杞果酒在其發展過程中陷入“一片紅”的漩渦;羊絨這個“軟黃金”産業繁榮的背後更面臨激烈的競爭。
枸杞酒:遭遇“一片紅”
寧夏衛寧平原種植枸杞的歷史己有500多年,中寧縣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枸杞之鄉”。雖然種植歷史悠久,但長期以來沒有進行深加工,近年好不容易開創出一個“寧夏紅”的優勢品牌,卻從一開始就陷入“一片紅”的尷尬。據“寧夏紅”香山集團董事長張金山介紹,“寧夏紅”打響不久,市場上出現了十多家公司專門生産與寧夏紅相近的産品,均以“XX紅”命名。 這些企業就是利用“寧夏紅”強大的品牌優勢、鉅額的廣告投入,通過倣冒“寧夏紅”特有的名稱、包裝等欺騙消費者,坐享其成。香山集團以侵犯商品特有名稱、包裝進行不正當競爭為由,分別將這些企業告上法庭。 但香山集團&&,打了幾年的官司雖然贏了,但那些企業只交了點罰款,稍微改變一下,照樣生産。“寧夏紅”依然處在一片紅的包圍中。 “原創者前面撒網,跟風者後面捕魚”。由於盲目跟風、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地方特色品牌産品很容易遭到仿製和假冒,在目前市場秩序尚不規範的情況下,真正的品牌企業和産品受損嚴重。
羊絨:同質化競爭的隱憂
作為寧夏另一特色優勢産業的羊絨,目前已基本形成靈武、同心兩大原料集散地和加工基地,有着輝煌的市場地位,但不代表寧夏羊絨産業已經發展得很好。 寧夏發展改革委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樊建民認為,目前很多地方特色産業雖然發展水平低,卻依然呈現繁榮的市場表象,原因在於其地方特色在當前階段還沒有褪去。 寧夏發展改革委組織了寧夏羊絨産業發展調研,調研小組經過對這兩個産業園區的調研發現,兩個相距約160公里的羊絨産業園在進行羊絨收購、初加工、深加工等方面存在同質化競爭的危險,如果依然維持現在的産業布局,這一特色産業將遇受與枸杞果酒一樣的挫折。 針對兩個羊絨産業園的不同情況以及內部競爭的現實,調研小組建議,將靈武羊絨産業園定位為羊絨産品精深加工和出口創匯基地,退出羊絨的初級加工;將同心羊絨産業園定位為全國羊絨集散地,只加工到無毛絨程度,在精深加工方面的發展要適度,不能形成與靈武羊絨工業園相似的發展方向。
專家:“香餑餑”也要規劃着做
對於目前寧夏在枸杞果酒和羊絨等地方特色産業有特色但優勢沒有被充分利用的狀況,樊建民建議,地方政府應在地方特色産業結構的布局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首先,政府應制訂地方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的行業規劃。地方特色是稀缺資源,然而目前很多地方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卻出現怪圈,這些産業有地方特色,但在技術上往往缺乏“高、精、尖”的特點。越是這樣的産業,政府越要規劃,否則由於行業准入門檻低,大而全、小而全的同質化現象很容易出現,並導致産業集中度低,生産能力過剩,産業發展與資源互相約束等不良現象。 其次,培育地方特色優勢産業的龍頭企業,使企業發展具有層次性,使産業結構更合理。“寧夏紅”剛剛在全國打響,很多企業就跟蹤模仿,一哄而上,一些倣冒企業宣稱,地方特色不能一個企業獨享,你賺大錢,還不讓我們賺點小錢?雖然在市場的優勝劣汰中最終會留下最具競爭力的,但在短期內,同質化的競爭會削弱寧夏枸杞産業的對外競爭力,並造成資源浪費。不斷使産業結構合理化,有利於將內部同質化的競轉化為發展的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