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周斌
攝) | 去年秋天,三峽蓄水至156米水位後,三峽庫區73條長江支流通航條件明顯改善,促進了支流航運業的快速發展。但在長江支流航運開發過程中,由於管理缺位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較多事故隱患不容忽視。
庫區支流航運開發如火如荼
三峽蓄水後,庫區航道增多。重慶市境內的通航河流135米蓄水後形成了63條,156米蓄水後又增加四條,包括庫區湖北段共有73條通航支流,其通航總里程達到了1100多公里。其中,烏江、大寧河、香溪等川江中小支流增加通航里程數百公里。支流航運業方興未艾,貨運量呈跳躍式增長態勢。武漢理工大學和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表明,三峽庫區156米水位蓄水後,航運發展超過預期,實際拉動沿江GDP達65億元。 由於水運成本僅為陸運成本的1/3左右,庫區支流航道條件的改善促進了航運業和當地經濟發展。三峽蓄水後,在烏江20多公里的回水區,以前只能通航500噸級以下的船舶,現在2000噸級船舶暢行無阻。因涪陵化工産業大都集中在烏江一帶,化工企業受益明顯。重慶奉節縣長江支流通航里程由30公里增至50公里,四條支流航道成為永久性航道,其中梅溪河去年貨運量在200萬噸以上。流經重慶巫溪縣和巫山縣的大寧河,港航部門因擔心影響小三峽旅游,多年來不允許發展貨運,去年以來,大寧河改為白天搞旅游、晚上搞貨運,把上游的煤炭用船運了出來。
支流航運業與礦産資源開發相得益彰。據宜昌市港航局工程科科長張忠陽介紹,156米水位蓄水後,香溪河通航里程由湖北秭歸縣延伸到興山縣,航道末端距興發集團的磷礦基地僅有七公里,降低了興發集團的運輸成本,去年興發集團在香溪河上的水運量突破200萬噸,比上年增長80萬噸。童莊河和青幹河也因兩岸煤炭、鐵礦資源儲量豐富,具有廣闊的航運前景。 此外,一些支流的客運業也發展起來。巫山縣抱龍河十二洞渡口處於長江回水區頂頭處,在渡口乘船的農民告訴記者,原來乘車到縣城要走三四個小時,花25元錢,現在坐客船隻需兩小時,花10元錢。
庫區航道建設滯後亟待整治
庫區支流航道多因三峽蓄水而形成,缺少航標,暗礁較多,在航運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亟待整治。記者近日乘快艇在重慶雲陽縣境內的小江(也叫彭溪河)、奉節縣草堂河實地採訪,沒有見到一個航標。雲陽縣港航管理處處長譚斌説,目前小江沒有設航標,即使在水裏設了航標,也易被洪水沖走。2004年開縣洪水爆發,把小江的航標衝到了長江裏,因此小江應該設置岸標,但沒有資金。 秭歸縣港航局局長杜俊告訴記者,目前青幹河和童莊河沒有納入航道整治計劃,存在嚴重的事故隱患,只能單向航行。這兩條河雖然水面寬闊,水深足夠,但由於未設航標,地方搶險應急能力又有限,一旦出事就不可收拾。前不久,長江海事局一艘40多米長的監督艇開進青幹河,晚上返航時迷失方向,最後秭歸縣港航局派小艇為其引航,才開了出來。
重慶市港航局副局長楊大倫説,三峽蓄水後,庫區支流水位抬升,原有岸坡和礁石淹沒於水下,船舶航行時的航路和航法也隨之不同。儘管重慶在156米水位蓄水前投資百萬元對少數支流航道實施了整治清理,但整治力度遠遠不夠,目前難以為船舶提供有效的助航、導航支持,給船舶航行埋下隱患。 庫區許多港航管理人員認為,目前烏江等主要庫區支流通航條件仍然較差,國家應加快支流航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航道條件,通過支流航道整治,實現幹流支流直達,形成支小河流支持長江幹線、小港口支持大港口的水運網絡體系。
事故隱患較多 管理水平落後
三峽蓄水後,在支流養魚、捕魚的人越來越多,漁船隨之增多。不少農民為出行方便,也打造了自用船。漁船和自用船多為木船,體積小,承重輕,只能載一兩個人。然而,有的小船卻習慣於超載,從而埋下事故隱患。巫山縣港航處處長陳嗣平説,有的小船不守規矩,去年有兩條自用船夜間偷偷摸摸地出來,結果撞在一起,造成事故。據張忠陽介紹,童莊河超載問題相對較嚴重,一些小船都是老百姓自己製造的,非常簡易。 記者在梅溪河、抱龍河等支流發現,許多煤碼頭都用溜槽把煤炭從碼頭下卸到船舶上,這種溜槽呈半圓形,沒有封閉,卸煤時煤灰四起,很容易傷及附近的人。目前重慶市港航局要求長江上的煤碼頭把溜槽做成全封閉的圓桶,但對支流煤碼頭沒有要求。奉節縣港航管理所所長龔文承認,煤碼頭的溜槽對安全生産有影響,同時也存在污染問題。 近日,在巫山縣抱龍河十二洞渡口上游一公里左右的河道上方,施工人員正在半山腰上修一條通往煤碼頭的簡易公路,放炮崩出來的大石頭堵塞了河道。河的另一側有一條從抱龍鎮通往渡口的公路,是許多學生上下學和農民外出的必經之路。渡口管理人員對記者説,周圍17個村的學生都要在這裡上下船,但山上放炮不打招呼,石頭經常滾到躉船這邊來,太危險了。 重慶市港航局的一份資料説,目前負責支流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的地方海事系統的整體監管水平,離不斷增長的支流航運發展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其監管硬體設施、現場監管人員配備、隊伍素質和執法管理水平均相對落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