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國産動畫片産量正在大幅度增長,1993年至2003年,生産總數僅為4.6萬分鐘,然而到了2006年,産量達到了8.2萬分鐘。然而,表面的繁榮難掩其背後的尷尬。2月27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文化藍皮書《2007年:中國文化産業發展報告》認為,儘管中國動畫片産量逐年增加,但在進口動畫片“經濟怪圈”和“文化怪圈”這“雙重怪圈”的衝擊下,中國動畫産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
“經濟怪圈”衝擊力立竿見影
美、日等國的動畫廠商為了達到開拓國際市場的戰略目的,採取讓進口動畫片低價進入中國市場的策略,國內電視台自然樂於低價收購。國外動畫廠商的這一招數,導致國産動畫片無法收回成本,影響了社會資本投入。沒有了投資,國産動畫片只能低成本製作,因而難出佳片;難出佳片,就沒人願意看;沒人願意看,就更賺不到錢,國産動畫片的産量就下降;産量下降,供求關係失衡,供應缺口加大,進一步加大了對進口動畫片的需求。這就是文化藍皮書中説的“經濟怪圈”。
“經濟怪圈”的直接後果就是進口動畫片大肆佔領中國市場,中國動畫産業整體規模急劇下降。國內很多動畫企業只能將目光轉向第二階段的動畫衍生産品以謀求利益,但是目前我國有關法規不健全,監管部門執法力度不夠,一些生産商和消費者法制觀念淡薄,使得盜版猖獗,又極大地損害了版權所有者的利益。
如動畫片《藍貓淘氣3000問》先後在1020家電視台播出,衍生産品已達6600多個品種,這部動畫片曾經創造並至今保持着吉尼斯世界最長動畫片紀錄,然而,盜版的“藍貓”産品數量也可以創造另一項吉尼斯紀錄。三辰卡通集團為打造“藍貓”品牌投入的逾億元成本難以得到應有的回報,衍生産品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卻被不法侵權者蠶食鯨吞。
“怪圈每一次循環,都在加劇中國動畫産業每一個環節的惡化。”文化藍皮書説。
“文化怪圈”溫柔中暗藏殺機
進口動畫片佔領中國動畫市場,在給我國動畫産業造成“經濟怪圈”的同時,也帶來了“文化怪圈”。文化藍皮書説,近20年來,外國動畫作品改變了中國受眾的動畫需求傾向,當外國動畫明星形象和劇情編排風格深深地印刻在中國受眾的記憶中時,其文化審美觀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改變,最終成為他們觀賞動畫片的參照標準,這些標準又引領着他們對動畫的消費選擇,於是形成了今天中國受眾的動畫消費心理需求“怪圈”。
從近期看,“文化怪圈”對我國的動畫片製作産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我國於1999年出品的《寶蓮燈》、2001年出品的《我為歌狂》、2003年出品的《隋唐英雄傳》、2004年出品的《梁山伯與祝英&》等,從人物造型到故事情節,都有着明顯的日、美動畫片的痕跡,過多地模仿外國動畫片,從而日益失去自我。由此導致的經濟損失也很嚴重,我國動畫衍生産品80%以上的市場價值流向美、日動畫形象,僅《變形金剛》一部動畫片的衍生産品就從中國賺取了50億元人民幣。
從遠期看,進口動畫片對中國文化的侵蝕真正做到了“從娃娃抓起”。文化藍皮書&&,由於兒童頭腦中的價值觀念還沒有形成,甚至是空白,還不具備分辨的能力,也不具備任何抵抗能力,所以在進口動畫片的氾濫中,兒童潛移默化地以欣賞的眼光接受了進口動畫片中所表現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當兒童長期沉浸在進口動畫片的世界中,出口國文化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就會不自覺地在兒童頭腦中佔據重要地位,甚至是主導地位。
我國動畫業夾縫中艱難求生
中國內地動畫産業遭受到來自日本、美國等國動畫片的衝擊,日復一日地在經濟和文化的雙重怪圈中艱難生存。上海零點市場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1753名10至35歲卡通主體消費群體進行了入戶調查,結果排在前10名的動漫作品中,日本佔了8部,而另兩部是美國的《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中國動畫片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大鬧天宮》和《黑貓警長》,而這兩部動畫片都不是近幾年的産品。
如果説,經濟怪圈將給中國動畫産業帶來滅頂之災,那麼,文化怪圈將給中國帶來長遠意義上的文化斷裂,其造成的文化和經濟損失無法估量。中國動畫産業在這樣的外部壓縮和內部制約的情況下,不可能、也沒有時間按部就班地遵循以往發達國家的發展次序,而只能採取“超越進化”的發展模式來振興中國的動畫産業。這就是文化藍皮書對中國動畫産業的最後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