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2-14 本報記者:王禹涵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春節臨近,選擇在外就餐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許多人提前數周甚至更長時間就在酒店預訂了“年夜飯”。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一個多月,太原三家酒店人去樓空,原本預訂的“年夜飯”也沒了着落。
1月27日,太原市學府街上開業不足兩個月的名陽大酒樓,毫無徵兆地關門歇業,前來上班的員工愕然發現,酒店人去樓空,老闆不見蹤影。同樣,平陽路上一家以泰國風情為特色的“蕉葉”餐廳,也“閃”了諸多供貨商和消費者。而在更早一些時日,興華街一家酒樓也在“年夜飯”預訂的高峰期“玩”了失蹤,留下眾多交了錢、卻不知道該去哪吃“年夜飯”的顧客。
近日,記者來到名陽大酒樓,發現酒樓大門緊鎖。順着門縫望進去,店內除了橫七豎八擺放着的餐桌椅,再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墻角斜躺着一張“年夜飯熱訂中”的招牌,似乎昭示着發生變故前,這裡的經營情況還算正常。
根據記者調查,餐飲企業開店大多是租賃門面,或者採取承包的方式。一般來説,辦理營業執照驗資的錢一個月後就可以動了,而酒店對酒水、糧油、蔬菜等供應商都採取賒銷的辦法,加上剋扣一點員工的工資,如果酒店老闆想存心騙錢,幾個月時間就能集聚不少資金,並趁着春節悄悄“蒸發”。
相比之下,許多消費者&&真要遇到這樣的事情只能自認倒楣。今年梁波早早預訂了“年夜飯”,她聽説最近有兩家酒樓突然“跑”了,吃驚不小,隨即慶幸自家的“年夜飯”還算有着落。她&&,損失幾百元錢是小事,壞了心情很不值。正在諮詢“年夜飯”零預訂的張女士則&&:“大過年的,就算想告店家,人都跑了,找誰去呢?”於是,比起費時間費精力、還要倒貼金錢的追究,不少消費者選擇“認了就是了”“以後注意選擇”等處理方式。
山西財經大學衛虎林教授&&,監管體制不健全、進店費等霸王條款,已成為酒店坐擁高額流轉資金的來源。員工工資拖欠、房租水電費拖欠、原料款項拖欠,給黑心經營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山西省商務廳商務改革處處長李韶宇&&,像名陽、蕉葉這樣收取顧客訂金,卻卷款而逃的企業,極大地損害了市場誠信、擾亂了市場秩序。針對“年夜飯”的食品安全、價格欺詐、服務管理等問題,商務部門已會同工商、衞生等部門,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年夜飯”供應管理執法檢查行動,確保百姓舒心過年。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