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1-26 記者:劉錚 劉羊旸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據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
2006年底,在糧食連續三年增産的情況下,我國部分地區糧價仍出現較快上漲。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國內糧食供求關係、品種結構和國際市場三大因素,共同造成了此輪糧價上漲。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糧食價格同比上漲2.7%,漲幅比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高出1.2個百分點,比2005年糧價漲幅加快1.3個百分點。
“從總量看,雖然實現了連續三年增産,但這是在糧食産量2003年落到低谷基礎上的恢復性增長,我國糧食供求關係還處在緊平衡狀態。”謝伏瞻指出,當前的糧食增産,並沒有使糧食供求關係發生逆轉,並沒有出現供大於求格局。
糧食品種結構上的問題也是這輪價格上漲的重要推動因素。謝伏瞻指出,雖然糧食生産總量在增加,但部分産品供求上還存在較大缺口,加上流通環節銜接不暢,單個産品價格的上漲,傳導和影響了其他産品價格,帶動了糧價上漲。謝伏瞻舉例説,雖然2006年我國小麥增産,但由於市場出現供應緊張時,吞吐銜接上相對沒那麼及時,價格出現上漲。
目前,我國糧食價格日益受到國際市場走勢直接影響。謝伏瞻説,2006年,世界糧食減産1.6%,其中穀物減産2.1%,小麥減産5.2%,而世界糧食總需求增加了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