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6-12-20 本報記者:賈立君 呂雪莉 陳俊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火車商機”吊起了大批“淘金人”進藏開礦的胃口,但記者發現,當地對礦業開發十分謹慎,眼下的工作主要是抓緊摸清家底、搞好規劃。一些幹部和專家也指出,西藏的礦業開發絕不能一哄而上,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而要抬高環保門檻有序開發。
西藏境內礦産資源非常豐富,目前發現的礦種有101種,礦産地2000多處。其中探明儲量的41種,鉻、銅、硼、鋰等17種礦産儲量居全國前七位。然而,對於成礦條件良好的“世界屋脊”來説,礦産資源調查尚有很大空白。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招商局了解到,由於青藏鐵路低成本、大運能、全天候不間斷的運輸前景,使得許多投資者十分看好西藏的礦産開發,他們認為這是投資回報最快的産業。
中石油、中石化、中鋁、中國五礦等大企業,都對在西藏探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廳長王保生介紹,西藏地質工作起步晚、底子薄、程度低,目前可供開發的礦産資源很少。
西藏自治區招商局一位負責人披露,眼下洽談商多了,但準備開礦的企業大多是“投機者”,他們主要是以“跑馬圈地”為目的。不久前,一位做電器生意的內蒙古個體老闆在西藏“看礦”時對記者説:“先能佔下一塊地方就行,至於怎麼開採、哪冶煉,都好説。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自治區有關部門的警覺。西藏自治區發改委、區環保局的一些幹部對記者&&,由於在高海拔地區的礦山開採、環境保護和植被恢復等技術目前都還沒有成熟的方案,西藏的礦業開發必須謹慎,防止盲目過熱。
記者採訪時,大多數人認為,西藏的礦産開發要適量、慎重、有序,徹底整頓秩序,清除“皮包公司”,限制探礦證和探礦期;“摸清家底”,選擇“優勢”礦産;抬高“門檻”,變招商為“選商”,從而杜絕“小打小鬧”,引進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尤其是,在環境脆弱的西藏開發礦産,企業自身也應主動戴上“緊箍咒”。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