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迅速擴大 全球私募股權投資日漸繁榮
    2006-12-15    本報記者:王艷紅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世紀80年代,私募股權投資只是一個行事低調的小規模金融産業。但現在,該領域控制着全球超過8000億美元的資本,每年募集到的資金以千億美元計。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有能力向一流大企業提出並購案,並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和頂尖商業人才。
    私募股權投資是一種含義較為廣泛的投資方式,指用於購買企業非上市股權的投資,包括杠桿收購、風險投資、成長基金等多種投資形式。私募股權投資採取的基本運作方式是,先低價買入企業的控股權,經過幾年的運營和重組使其升值,再通過將企業出售或上市來獲利。迄今,全球已有數千傢俬募股權投資公司,KKR公司、凱雷投資集團、得州太平洋集團和黑石集團是其中的佼佼者。

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近幾年,由於美國股市和債券回報率低,加上持續的低利率環境,大量資金涌入私募股權投資領域。
    Dealogic公司12月初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在美國募集的資金已超過3600億美元,大大高於2005年全年的1630億美元。今年前9個月,全球由私募股權支持的並購金額達5700億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51%,佔並購總額的份額則由2005年同期的18%上升到22%。
    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以往的收購目標多以中型企業為主,現在則開始瞄準大型企業,金額超過百億美元的並購交易接連涌現。道琼斯公司11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私募股權投資並購史上最大的5件並購案中,有4件發生在2006年。聞名世界的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及諮詢公司黑石集團11月初宣布,同意收購美國最大的房地産投資信託和寫字樓産業的公共持有者Equity Office Properties Trust(EOP)。據悉,黑石集團提出的收購價為360億美元,並承擔EOP的所有債務,該收購將造就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權交易。
    全球私募股權投資中,一半以上的資金來源和投資去向都在北美,歐洲約佔1/4。但越來越多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開始把目光投向發展中的亞洲市場。美林公司發表研究報告説,今年以來,流入亞洲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金額達到250億美元。
    私募股權投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步伐正在加快。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研究機構清科集團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1月份,有不低於68傢俬募股權投資機構對111家內地及內地相關企業進行了投資,投資總額達117.73億美元。

投資方式日趨理性

    近年來,私募股權投資的回報率遠高於股市。根據湯姆森金融公司的統計,在截至2006年6月底的年度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1年期回報率為22.5%,遠高於標準普爾500成份股的6.6%和納斯達克企業的5.6%。私募股權投資的長期回報也大都在10%以上,僅5年期回報率因為前幾年高科技泡沫破滅的影響而較低。 
    私募股權投資之所以能産生高於其它領域的回報,在於其投資目標和運營方式的特殊性。《財富》雜誌認為,最根本的差異在於投資目標。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購買企業,運營幾年之後,轉賣給其它投資公司或通過IPO公開上市。無論哪種方式,其最終目標都是將企業出售以獲取利潤。由於必須進行迅速變革以便在幾年內提升業績,管理者會倍感緊張,心態與運營上市公司時迥然不同。  
    在20世紀70年代,私募股本投資主要表現為風險投資,投資對象集中於迅速成長的小企業。而今,針對新企業的風險投資只佔私募股本投資的大約1/5,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現在更注重於收購成熟的企業。  
    杠桿收購是私募股權投資的一種重要形式,它以收購對象的資産為抵押大量借債,獲利方式經常是拆分出售所收購的企業,因而曾經被視作對企業有損害的、掠奪性的敵意收購,影響了私募股權投資的整體形象。但近年來的實踐表明,為了保證獲利,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必須盡快改善收購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現金收入,這使其逐漸贏得尊重,並推動私募股本投資從一個邊緣化的金融産業走到了資本運作的核心地帶。
    此外,隨着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投資競爭越來越激烈,優秀的短線項目越來越少,長線投資成為很多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的策略。在私募股權投資操作的整個過程中,融、投、管、退四個環節趨於平均,儘管退出仍然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的最終目標,但是,過去不受重視的投後管理環節正在被強化。

發展前景面臨考驗

    私募股權投資將繁榮多久?分析家們目前對此看法不一。有人認為,由於資本充足,這一領域在今後許多年裏還有大量的發展機會,由於對環境適應更快,即使利率升高也未必會對它造成打擊。不過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在企業運營方面的優勢並不是專有的,上市公司同樣可以採取這些策略來提高收益率,如果做到這一點,私募股權投資的吸引力將會減弱。
    也有一些分析家説,該領域已經有接近頂點的跡象。私募股權投資目前的發展速度太快,增加了出現泡沫的風險,可能促使投資公司過多借債進行並購。有分析家擔心,目前的債務水平已經太高。另外,投資公司從企業中攫取利潤的行為可能變得很過分,造成企業公開上市時資本結構脆弱,表現不如人意。
    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越來越強大——可能有些過於強大,已經引起了政府部門的警惕。據稱,美國司法部已開始調查業內是否存在妨礙競爭的行為。英國金融服務局11月初發布了一份關於私募股權投資的研究報告,雖然認為金融系統並未因此面臨廣泛風險,但提出有必要對幾家最大的收購公司及其投資者加強監管。德國政府目前正在着手制定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法,準備限定一傢俬募股權投資公司控制的資金總額不得超過150億歐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