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的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一家澱粉製品有限公司在萬噸馬鈴薯精澱粉生産線的基礎上,投資3800萬元新建了6000噸馬鈴薯全粉生産線,日前順利試車。
甘肅省定西市是全國三大馬鈴薯主産區之一,目前馬鈴薯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00多萬畝,總産量超過500萬噸。如今這裡出産的馬鈴薯已經遍佈全國市場。
在定西,當地多家企業今年以來上馬了多條馬鈴薯澱粉生産線,投資者看好行業市場前景。
這種投資增長態勢與研究馬鈴薯的專家和馬鈴薯澱粉業內人士的分析基本吻合。他們認為,未來幾年馬鈴薯市場供應將趨緊,我國馬鈴薯澱粉業不僅存在擴大産能的空間,而且在對外擴展市場上也面臨一個較好時機。
國際市場供應逐步趨緊
|

|
|
| 出售馬鈴薯的車隊排成長龍。本報記者
李紫恒 攝 |
|
在甘肅省定西市日前召開的“2006年馬鈴薯産業發展論壇”上,專家和部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外馬鈴薯種植面積近年來呈現出的減少趨勢,給我國馬鈴薯澱粉加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據了解,目前,國際馬鈴薯澱粉年産量約600多萬噸,歐共體國家産量佔85%,其中,荷蘭阿韋貝公司年産馬鈴薯澱粉80多萬噸,行銷全世界,年收入達八億美元。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馬鈴薯澱粉的生産和應用在不斷增加,如德國1982至1983年馬鈴薯澱粉産量為15萬噸,1993至1994年達50萬噸,增加了2.3倍,年平均遞增11.6%。
中國農業科學院謝開雲博士分析説,亞洲是馬鈴薯澱粉國際市場的重要銷售地區。中國目前年進口馬鈴薯澱粉20多萬噸,日本需要進口15萬至20萬噸,韓國12萬至16萬噸,台灣地區8萬至10萬噸,東盟國家20萬至30萬噸,合計70萬至100萬噸。1996年以前,歐共體國家每出口一噸馬鈴薯澱粉,補貼50美元;從1998年起,歐共體國家逐步取消了補貼政策,導致馬鈴薯種植面積的減少,國際市場上的供應將逐步趨緊。
而國內馬鈴薯澱粉年需求量目前為70多萬噸,我國現有澱粉生産5000噸以上規模的廠家只有10家,達到一級品的産量僅五萬多噸,約佔國內需求總量的7%。通過各種渠道進口20多萬噸,國內市場尚缺口40多萬噸。目前,缺口部分主要由低檔産品或其它産品替代。
國內市場呈現良好發展趨勢
康師傅控股的天津頂峰澱粉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中萍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馬鈴薯澱粉市場未來將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胡中萍説,目前我國的人均消費澱粉量只有2.5千克,而歐洲、日本為10千克以上,我國人均水平還比較低,增長潛力較大,澱粉需求總量也將進一步增加。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馬鈴薯澱粉的進口稅率降低到17%,目前馬鈴薯澱粉的到岸價為500美元,而國産的價格為4000元至4500元/噸。因此,國産馬鈴薯澱粉産品,只要保證質量,適銷對路,在國內不僅有市場,也國際上也是具有競爭力的。
同時,從行業利用上看,發達國家80%的馬鈴薯澱粉用於醫藥、紡織、造紙及石油工業等領域,而我國目前90%的馬鈴薯澱粉是用於食品工業,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的推進,食品工業以外的行業對馬鈴薯澱粉的使用將不斷增加。
馬鈴薯澱粉市場前景廣闊
馬鈴薯澱粉、變性澱粉及其衍生物具有很高的消費價值,市場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有關資料顯示,國外變性澱粉用於造紙和紙製品工業量巨大,美國用於此行業的變性澱粉佔總量的60%左右,而我國目前使用較少。變性澱粉以其黏度高、成膜性較好、無毒等特性,可在紙製品行業中逐步擴大使用,並將完全替代現在使用的原料。據謝開雲博士等分析,變性澱粉在紙製品行業中將有一萬噸以上的潛在市場。
馬鈴薯澱粉還可以用於醫藥、紡織、石油鑽探、鑄造和工業用酵母澱粉行業。據分析,在高檔布料中變性澱粉的使用量至少有2000噸以上潛在市場。鑽探所需使用的壓漿液稠化劑生産中,變性澱粉潛在的市場容量將在一萬噸以上。變性澱粉在鑄造行業中的潛在需用量1.5萬噸左右。而工業用酵母澱粉用量在5萬噸左右,國內的市場還有待開發。
謝開雲説:“現在是國內馬鈴薯澱粉行業發展的最好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