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內棉市競爭激烈、企業利潤空間縮小的情形下,不少在新疆投資建廠的溫州棉商準備移師中亞國家,整合當地棉花資源。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棉商向中亞拓展,不僅能加快實現我國棉花進口來源的多元化,還能擰緊與中亞國家的經濟紐帶,國家對此應予以支持。
溫州棉商西行
在新疆阿克蘇建有軋花廠的溫州商人李長亮準備明年年初到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考察,為投資建廠選址。李長亮告訴記者,國內棉花企業太多,無序競爭加大了企業的收購成本,收購環節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而中亞各國棉花加工業和紡織業雖然落後,但棉花種植業近年來卻有較大發展,這給我國棉花企業的介入提供了絕好時機。
與李長亮有類似想法的溫州棉商不在少數。阿克蘇騰達棉業總經理陳時文説,近年來,到中亞國家做生意的浙江商人越來越多,與當地政府和企業界的&&也越來越密切,這為我們能盡快介入當地棉花産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事實上,中亞國家的一些企業家也有意引進我國資金和先進的軋花設備、植棉技術。山西棉商阿克蘇天山棉業董事長方太平告訴記者,不久前,吉爾吉斯斯坦幾家棉花經營企業的負責人在新疆阿克蘇棉區考察後,就再三邀請他去吉爾吉斯合作建廠。方太平説,我國棉花企業先進的加工設備和技術讓吉國的企業家大為震驚,因為吉爾吉斯的企業到現在還普遍使用着上世紀60年代的軋花設備。這些吉爾吉斯商人臨走時還不停地説:“沒想到中國棉花産業這麼發達,沒想到中國棉花企業的技術設備如此先進。”
兩大難題仍待解決
包括溫州棉商在內的一些民營棉花企業也都&&,目前進軍中亞國家棉花市場首先面臨着兩大問題:一是缺乏資金;二是新疆的民營棉花企業大都沒有進出口權。李長亮&&,民間資金籌集起來雖然快捷方便,但利息較高。如果國家能給西出中亞投資建廠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就好了,當然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他説:“沒有進出口權是企業自身難以逾越的障礙,畢竟中亞國家生産的棉花,他們自己國內很難消化,如果我們收了棉花,卻拿不回來,到中亞投資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正當以溫州棉商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為怎樣介入中亞棉花産業而勞神時,國內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也在為美國棉花在我國進口棉中所佔的份額過大而憂慮。他們在提出提高我國棉花自給率的同時也建議,盡快採取措施實現進口棉花的來源多元化,其中一項就是建立中、南亞棉花産業經濟區,這與溫州棉商們的打算不謀而合。
地處我國新疆周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亞五國都是産棉國,這些國家與新疆共同構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棉花集中産區,棉花資源佔到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新疆棉花企業貝正實業公司董事長張聞民説,新疆作為我國和世界最大的優質棉花生産區域和重要市場,地處歐亞大陸中樞。完全有可能以新疆為中心建立一個連接中亞、南亞幾個産棉國的棉花産業經濟區,逐步形成面向我國東西部、輻射歐亞市場的産銷經營網絡。
曾在我國駐利比裏亞、澳大利亞等國的使領館長期擔任商務外交官的張聞民説,可以考慮在適當的時機與中亞等産棉國家以合資等形式合作設立軋花、紡織和服裝企業,並輸出新疆的植棉技術、設備和經驗。這樣就可以利用新疆、印度、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等的棉花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市場融合的局面,從而實現我國棉花進口來源的多元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供銷社副主任呂永民認為,民間資金介入中亞棉花産業如果最終能順利實現,將給我與中亞國家增強經濟&&提供一個很好的渠道。
合作剛剛起步
我國與中亞國家的經貿往來雖然有較快的發展,但到目前為止,這种經濟合作仍處於初級階段。表現為以商品貿易為主,在投資領域大項目不多,且境外的投資項目大多屬於服務和商業性質,雖然各國相互投資已經起步,但因缺少重大項目的依託,總體規模小,在未來幾年間貿易額難以取得較大增長。由於缺乏強有力的經濟紐帶,目前的經濟利益不足以把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綁在一起,這個組織顯得較為松散。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目前已意識到了這一點。
事實上,民間資金進入中亞國家,不用國家太多的投入,只需稍加扶持就能起到擴大我國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的作用,而由企業群體出面去幫助中亞國家培育和壯大一個産業要比起我國政府在那裏投入多少貸款和和給多少援助都管用。
包括呂永民在內的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應利用民間資金急於尋找投資出路的心態,同時抓住中亞國家招商引資的有利時機,讓我國棉花企業參與整合其棉花産業,既可以使這些國家的資源成為我國棉花需求缺口的重要補充,又能密切我國與中亞國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