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的城市商業地標江漢路是我國四大商業街之一,始名於上世紀20年代,當時之盛況被形容為“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夜未休”。2000年這個歷史形成的商業中心經過七個月的全面改造,將現代商業節奏與古樸沉靜的建築氣派融為一體。
1.5億元投資改造 觀光休閒功能提升
 |
| 武漢江漢路。經濟參考報資料照片 |
江漢路位於漢口中心地帶,南起長江北岸的沿江大道,貫通中山大道、京漢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長1600米,寬度為10至25米。江漢路歷史悠久,如今遺留下的13幢近代優秀建築,就是江漢路繁華商市的歷史見證。
江漢路步行街管理委員會介紹,江漢路步行商業街環境綜合改造工程於2000年2月10日正式開工,同年9月20日竣工,總投資為1.5億元。
目前最能體現街區風格的是一字排開的各種建築:江漢關的莊重古典,從石材的色澤裏和科林斯柱精緻的毛茛葉中,濃濃地散發開來。日清洋行卻處處顯示着端莊恢宏的古羅馬風格:冠狀穹窿塔樓、厚重的水平檐、橫三縱三的立面,柱廊間一瀉而下的&階都是權威,厚實的墻面上每一塊麻石都透出凝重;緊鄰日清洋行的是日信銀行,遠遠看去,兩座建築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過中山大道,大清銀行和中國銀行漢口分行把守江漢路與中山大道的十字路口。抬起頭眺望江漢一路的天空,中百和璇宮飯店與正對面建築劃出了一道算得上是漢口最漂亮的天際線。
同時,在街面上增加了熱幹面、剃頭、乘涼等最能體現武漢市民文化的雕塑小品,使古樸的歷史老街頓時變得生動起來。
環境的改善形成商業積聚效應。經營好樂迪KTV和圓緣圓餐廳的&&鄭於貞説,江漢路是武漢的名片。2004年武漢政府招商引資,帶她看的第一條商業街就是江漢路。剛開始經營的半年裏一天賣不到幾百塊,一直是虧本的,當時開玩笑説生意比樓下賣臭豆腐的還壞。不過最近半年,生意慢慢積累越來越好。
在武漢市江漢區城管局工作的孫賓在江漢路附近住了20多年,目睹着這條老街的變化。他説,過去住在江漢路頭疼,人多車吵街亂,無法休息,老建築破舊不堪,除了購物方便點實在找不到其他優點。現在住在江漢路特別幸福,沒事到處溜溜,店面越來越閃亮,街道越來越乾淨。尤其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行走在江漢路上,好像置身於20世紀建築博物館之中,更能體會出這條老街的格調。
品牌旗艦店提升商業街人氣
中華老字號武漢精益眼鏡有限公司總店從1912年就在江漢路上開業。總經理姜書華告訴記者,如果江漢路不改造成步行街,自己也不會下大代價擴大裝修店面,從一層擴展到三層。他説,江漢路改成步行街後,店面旁邊進駐了很多大品牌,增加了企業的信心。
離精益眼鏡店不遠處就是第一家在江漢路上開旗艦店的休閒品牌班尼路。通透的四層樓集中了班尼路的各個品牌,還開闢有休閒茶座。業務部副經理楊琴説,江漢路改造成步行街後,不僅周圍硬體設施更整潔規範,軟環境變化也很大,成立了管理委員會,從開街後就有執法大隊輪流值班。
據江漢路步行街地區管理辦公室葉芳估計,目前江漢路上70%的店舖為中檔休閒的專賣店。她説,剛開街時,商品以低檔為主,沒有什麼牌子,2003年時店舖更換還很頻繁。但就是那個時候市場在經營中自我調整,很多品牌的旗艦店開始進入。現在很多店的下層的鋪面和廣告上移,做成樓體式、互動性強的通透式品牌形象店。
交通不暢仍然制約發展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系博士陳先勇曾經做過關於商業街改造的項目。他認為,由於江漢路的定位並不局限於周邊的人群,而是武漢的名片,作為傳統商業街,消費者對江漢路的認同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因此花大價錢提升硬體設施和文化氛圍是成功的。
但是交通不方便仍然成為江漢路步行街繼續發展的制約因素。“這裡惟一的缺點是交通不通暢,停車位偏少。”鄭於貞告訴記者,“現在有些錢的人都是開車的,但江漢路上與步行街交叉的中山大道上也不讓停車,周圍的小街小巷空間不夠停車,可以停車的地方規模也偏小。”
陳先勇説,江漢路改成步行街後給消費者帶來更安全的購物環境,也應該帶來更便利的交通。但江漢路一旦進入想出來就有些麻煩,這給消費者和商家都會有影響。江漢路所在的江漢區是武漢人口密度比較高的地區,使得江漢路不乏消費者,但不少武昌居民可能一年去不了幾次,因為去漢口不少人會選擇開車去,但江漢路上停車位太少,影響江漢路的輻射面和客源的結構。同時交通不便利也會影響商家運輸貨物的成本,制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