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價回落遇阻 市場等待新行情
國內糧食市場趨穩
    2010-08-25    作者:記者 白田田 王婧/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盡管俄羅斯一再否認將大量進口糧食,市場對此似乎並沒有“欣然接受”。受俄羅斯將難以避免進口糧食的市場傳言影響,從近期高點回落的芝加哥小麥期價在23日出現反彈,當日小麥12月合約上漲13.5美分,漲幅為1.9%。雖然芝加哥小麥期價在24日小幅回落,但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小麥減産的局面會繼續推高小麥價格,加之貨幣投放量較大,國際糧價仍將保持上漲趨勢,市場正在等待著新行情的開始。
  市場傳言往往不是空穴來風。據了解,今年7、8月份的高溫幹旱天氣給俄羅斯農業造成的損失已超過10億美元。俄今年共有1115萬公頃耕地絕收,佔糧食耕種總面積的26%。俄農業部對全年糧食産量的最新預測為6000萬至6500萬噸,較去年的9700萬噸下跌38%。
  生意社分析師宋志超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俄羅斯谷物收割工作完成過半,結果顯示産量可能比上年減少30%,收獲結果證實了市場的猜測,預計這將繼續提振美國小麥價格。
  此外,在俄羅斯宣布糧食出口禁令後,烏克蘭政府是否會通過限制糧食出口的決議,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據外電報道,8月25日烏克蘭將開會最終決定今年9月至12月糧食的出口配額,這一配額可能最多只有350萬噸。在去年7月至今年6月的農業行銷年度中,烏克蘭共出口了2100萬噸糧食。
  烏克蘭是世界第六大小麥出口國,主要出口對象是中東和北非國家。一旦該決議獲得通過,將可能加大全球小麥的供應缺口,嚴重依賴從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進口糧食的中東地區,可能將目光投向歐美市場。
  受極端天氣影響,目前歐洲其他許多國家的糧食也受到嚴重損失。近日德國部分小麥種植區域遭遇連日降雨,不僅阻礙小麥收割,還可能會降低小麥作物品質;由于部分地區遭遇的過量降雨和洪澇災害對小麥作物造成傷害,加拿大統計局預計,今年全國小麥産量將同比下降15%至2269萬噸,雖然較其7月份的預估上漲8%,但是降幅仍然不小;瑞典農業署公布的預測數據也顯示,今年瑞典糧食將嚴重歉收,糧食總産量只能達到480萬噸,比去年減産約8%。
  東方艾格糧食行業分析師馬文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國際糧食總的供需不算緊張,不過在貨幣發行量過大的推動下,糧價會“漲漲停停”,最終仍將保持上漲的趨勢。
  中糧期貨李建雷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小麥領漲已經結束了,玉米和大豆也會季節性探底,但2007-2008年的糧食危機後全球糧食貿易和消費結構肯定會改變,糧價肯定也會上漲,現在市場正在等著下一波行情的開始。
  從國內市場來看,國際糧價的波動還沒有産生直接的影響。宋志超認為,目前小麥市場由于庫存充足,我國基本可以實現自給自足,整體供求情況基本平衡,受國際糧價影響較小,短期內依舊會以穩定調整為主,便于消化前期上漲的價格,後市隨著秋糧的穩産以及炒作因素的消退,國內小麥市場依舊以穩定盤整為主,加之國內麵粉需求即將進入淡季,小麥市場不乏繼續回落可能。
  不過,宋志超對秋糧生産表示擔憂,他認為秋糧生産中,晚稻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受天氣影響今年晚稻栽插推遲,風險較大,預計稻谷後市調整依舊會延續,會出現小幅震蕩,整體基調以穩定為主。
  中糧米業總經理楊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國內大米自給率超過95%,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受國外糧價的影響不大。在國家不斷提高稻米收購價格的背景下,大米價格會保持溫和上漲態勢。

  相關稿件
糧價穩定可期 外資入場當警惕 2010-08-20
高流動性綁架全球糧價 2010-08-18
北京地區雜糧價格“歇腳” 銷售量下降 2010-08-17
國家力保秋糧豐收 穩糧價有基礎 2010-08-16
警惕炒作造成“糧價泡沫” 201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