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發布的大量報告表明,全球工業復蘇仍然參差不齊,並可能正在失去動力。 美國、歐元區、英國和亞洲各地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調查顯示,雖然工業産出繼續擴張,但先前幾個月的快速增長步伐已有所放緩。 歐元區7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從初步估計值略微修正上調。然而,報告雖然並未顯示出多少復蘇停滯的跡象,卻揭示出歐元區的增長嚴重依賴於德國由出口驅動的製造業。其他地區的增長前景依然疲弱,法國的指數跌至10個月最低水平。 “這顯然是一場十分不均衡的復蘇,”編制PMI調查報告的研究公司Markit的首席經濟學家克裏斯 威廉森&&。“只有德國、荷蘭和奧地利的製造商在大幅增加人手。” 美國的相應指標顯示,7月份美國製造業連續第三個月放緩,為復蘇降溫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昨日&&,7月份,其工廠活動指數從6月份的56.2下降至55.5。這是該指數連續第12個月高於50,但也是自去年12月以來的最低值。該指數高於50意味着産出擴張。 中國內地、台灣地區和韓國的指數也顯示出增速的放緩,但這主要體現的是回歸正常增長,而不是跌至趨勢以下。 雖然今年全球復蘇穩步延續,但工業産出格局基本上再現了全球金融危機前10年失衡的經濟增長,歐元區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德國的製造業。 除採購經理人調查外,VDMA德國工程協會還報告,其成員公司6月份接獲的訂單比一年前增加了62%。這一增幅主要反映了2009年中工程行業表現異常疲弱。但VDMA理事漢納斯 黑塞&&,它們也凸顯了行業的“活力”。 在總體上陰雲密布的全球製造業中,英國成為其中的亮點,産出在7月份繼續增長。 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6月份的57.6微降至57.3,但仍高於金融市場下跌至57.0的預測。隨着製造業從衰退中復蘇,這些數值自然很高。7月數值與5月份創下的58.1的15年高點相去不遠。 Markit的羅布 道布森&&,7月份的數據“表明在第三季度,製造業將繼續為國內生産總值(GDP)做出重大貢獻,並由此喚起了人們的希望: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可能不會比第二季度1.1%的豐盛數據大幅放緩”。 在亞洲,經濟學家們&&,由於穩健的財政基本面和強勁的國內需求,經濟增長將保持彈性。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除日本外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隨着世界各地政府削減財政支出,“減速已在人們預期之中”,但亞洲經濟體的表現講好於其它地區,因為它們普遍沒有債務問題,其銀行體系依然健康。
(摘自8月3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