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國輸美産品倒入太平洋
    2010-08-03    作者:劉洪    來源:經濟參考報
    自6月份中國人民銀行作出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決定後,奧巴馬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對華施壓略有放松。但在美國國會和學界,卻依然是雜音不斷、大棒揮舞,一些政客和學者仍以人民幣高估為由,鼓吹對中國實施全面貿易制裁。
  人民幣匯率問題風欲靜而不止,美國人言之鑿鑿的證據,是美對華存在巨額貿易逆差。按照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去年中國對美出口為2963.7億美元,美對華出口694. 97億美元,美方逆差約為2300億美元。如此高的逆差,也難怪一些美國人氣勢洶洶了。
  美國人將逆差問題歸咎于中國,歸咎于人民幣存在低估,歸咎于中國産品存在所謂的非法傾銷和補貼等等。但這真是“中國制造”的過錯嗎?
  數學中有一種論證方法為反證法。在中美貿易上,其實也不妨使用一下反證法,以此論證美國的錯誤邏輯以及美國所稱的“人民幣升值肯定有利于中國”的欺騙性説法。
  假如我們就承認美對華巨額逆差都是因為中國的責任,推而極致,如同一些網友討論時所説,中國痛定思痛,決定不再維持對美順差,將中國對美出口産品倒入太平洋,情況會怎麼樣呢?
  首先,最明顯的一點,肯定不存在美對華貿易逆差了。相反,中國還可能出現逆差。如果發生這種極端狀況,美國自然就不可能再在逆差問題上大做文章,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緩解。相反,由于中國外匯減少、逆差增大,美元會出現升值,人民幣則會出現貶值。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此舉也未必就會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利益。這似乎看似悖論,但在實際中美博弈中,中國對美出口擴大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出口減少也未必就全是一件壞事。
  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論證。第一,假如中國對美出口産品全部倒入太平洋,中國損失了多少?以2009年數據看,中國表面損失約為3000億美元。那就這樣假設,如果中國將一半輸美産品倒入太平洋,考慮到供求關係的變化,中國購買海外原料成本將降低,比如説降低10%,輸美産品價格將增加,比如説也增加10%,即使這麼保守的估計,中國損失肯定不會超過1300億美元。
  以此類推,如果將1/3中國輸美産品倒入太平洋,中方損失也就最多在800億美元。這其中都包含了工人的工資,因此倒入太平洋,不會對中國就業消費造成直接衝擊,相反這倒可能有利于海洋漁業的發展,也間接讓中國漁民獲益。
  第二,中國此舉的正面影響究竟會多大?光從經濟角度看,中國貿易蒙受損失是事實,但關鍵是中國對美經貿關係,不僅僅只有貿易,還有中國龐大外匯儲備的安全。目前中國外匯儲備2.4萬億美元計算,其中大部分是美元資産,就比如説是兩萬億美元。中國因産品倒入太平洋,自然就沒有了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打比方説,原來人民幣可能要升值5%,現在不需要了,中國因此匯兌損失減少1000億美元;如果人民幣本來要升值15%,匯兌差就是3000億美元,那真將所有中國輸美産品倒入太平洋又有何妨?而要知道,在2008年前,人民幣一度升值達到了21%,其匯兌損失就有多大!
  中國的“得”其實還不止于匯兌。眾所周知,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在環境和能源等問題上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中國許多地方環境極度惡化就是一個警訊。既然中國産品會被倒入太平洋,那中國壓根就不生産了。按照中國輸美商品的10%的利潤率(這應該是高估了),中國企業利潤損失約為300億美元,即使中國工人工資成本、稅收也是300億美元,考慮到中國出口産品大多是來料加工,兩頭在外,中國最多直接損失600億美元。也就是説,如果人民幣要升值3%,中國輸美産品不生産也罷;如果本來要升值5%,似乎中國還損失了幾百億美元。
  最後一點,也很關鍵,美國將因此損失慘重。在幾乎每個美國家庭,都有不少來自中國的産品。可以説,美國人已離不開價廉物美的中國産品,尤其是對美國較低收入者來説,他們正是靠“中國制造”維持了既有生活的品質。中國産品突然間消失,對美國人來説,無疑是一個噩耗,也給總是炒作中國産品傾銷的美國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固然其他國家産品會取代中國産品,但最多也只能部分取代,其價格、品質很難超越“中國制造”。
  當然,中國將輸美産品倒入太平洋或者壓根不生産,只是基于一種非理性的假設,不可能真正付諸實施,而且其中的推理數據也並不太嚴謹,可能存在一些失真。另外,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只有當外匯換成人民幣時才會匯兌損失,因此這種“虧損”,更多是賬面轉換。但中國産品倒入太平洋,卻還似乎比出口美國要盈利許多,這一看似荒唐的議題,正説明瞭中國面臨的許多現實問題。
  第一,中國輸美産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産品,中國盈利很少,很多時候是以自身環境的代價,幫助美國人維持高水準的生活,這從“中國制造”在美國價格低于中國國內也可略見端倪。第二,美國動輒施壓人民幣升值,完全是基于美國自身的考慮。美國官員口頭上的“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中國經濟”也不過是一劑迷魂湯。如果中對美只存在貿易順差,而不存在大量外匯儲備,這個命題或許還可成立,但考慮到2.4萬億美元的巨額儲備,這一命題顯然就是偽命題。
  在這個“美元陷阱”中,人民幣不是不能升值,但升值的度必須由市場規律決定並充分考慮到中國的國家利益,比如可考慮對衝國內的通脹壓力等。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增強匯率彈性大勢所趨,但增強也決不意味著是單邊的升值。人民幣匯改必須審慎而行,必須堅持主動性、漸進性和可控性的原則,並在外貿和匯兌得失中取得平衡,否則看似符合中國利益的舉措,其實流失的是中國更多的既有財富。
  相關稿件
美對華貿易逆差降至近一年來最低水準 2010-04-14
韓國對華貿易依存度達20.53%創新高 2010-02-02
美對華貿易制裁揮出新年頭一棒 2010-01-07
突破對華貿易保護的藩籬 2009-11-10
美對華貿易政策傾向實用主義 200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