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的垃圾是如何越來越少的
    2010-07-26    作者:劉浩遠 何德功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統計,從上世紀90年代後,日本東京都23區的人口沒有減少,反而還有所增加,但是城市産生的垃圾和最終被填埋處理的垃圾卻逐年減少。那麼,東京的人口沒有減少,而垃圾為何會越來越少呢?
  首先,法律約束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源頭控制住了垃圾的生成量。
  日本有較為完善的構建迴圈型社會的法律體係,如確保社會物質資源迴圈利用的《迴圈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還有關于恰當處理廢棄物的《廢棄物處理及清掃法》,以及《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容器包裝再生利用法》《家電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汽車再生利用法》等。在這些法律約束下,日本國民均按照有關規定,進行“3R”實踐,從源頭上有效減少了垃圾的生成量。
  “3R”是減少、再利用、迴圈3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核心意思是盡可能不購買和使用容易産生大量垃圾的物品,盡可能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不輕易拋棄,並盡可能使物品再生利用。與此同時,東京都還實行嚴格的定時、分類投放垃圾的制度,有效控制了垃圾的二次污染。
  以記者所在東京都澀谷區為例,每周一、周四投放可燃垃圾,周五投放可回收資源垃圾,周六投放不可燃垃圾,區內居民和單位均能嚴格在規定的時間將垃圾分類投放到各自門口的垃圾箱或垃圾袋內,垃圾車也會在規定的時間到達將垃圾運走。
  正因如此,東京都23區的垃圾量從1989年歷史最高水準時的近500萬噸減少到2008年時的306萬噸。
  其次是注重資源回收,使垃圾總量得到減少。
  日本在垃圾處理過程中,可再生資源要進行分類回收。除此之外,廢舊家具、自行車等被稱為粗大垃圾的東西會送入“粗大垃圾破碎設施”,陶瓷、碎玻璃等不可燃垃圾會被送到“不可燃垃圾處理中心”。之後,工人首先要將其中的鐵、鋁等可再利用資源挑選出來,然後才將剩余的垃圾進行焚燒和填埋。
  據悉,在東京都23區共有21個“清掃工廠”,另外還有7個“灰溶融設施”、2個“不可燃垃圾處理中心”、1個“糞便清掃作業所”、1個“粗大垃圾破碎設施”和1個“垃圾填埋場”,共同承擔著東京都23區垃圾收集、分類、搬運、焚燒、再利用直至填埋的任務。
  “清掃工廠”不僅負責轄區內的垃圾收集搬運,還要對收回的垃圾進行焚燒處理。可燃垃圾到了這裏經過高溫焚燒,將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和二惡英等有害成分分解,産生的煤氣用于發電,産生的熱量用于供熱,爐渣灰和灰塵送往“灰溶融設施”制作建材,鐵鋁等金屬進行回收。焚燒垃圾産生的有害氣體經過處理後實現無毒排放。可燃垃圾經過“清掃工廠”焚燒後,體積僅為原來的二十分之一,如果將剩余的灰渣在“灰溶融設施”處理後體積還能減少二分之一。這是東京都垃圾填埋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此外,先進的垃圾處理設備設施使得處理垃圾的“清掃工廠”能在鬧市中與居民和諧相處。
  記者曾採訪過東京都港區的“清掃工廠”。
  進入廠房,猶如進入寫字樓,不僅聞不到任何異味,而且噪音也很小。工作人員在電子電腦控制係統和操作平臺前,對設備的運作情況了如指掌。
  上述各項措施,不僅使東京都的垃圾生成總量逐年減少,每年無法處理而填埋的垃圾也大幅下降。據統計,1989年東京都的垃圾填埋量近250萬噸,達到歷史高峰,而2008年時減少到不足50萬噸。
  相關稿件
垃圾微波裂解技術將在江西推廣 2010-05-19
垃圾圍村不可等閒視之 2010-05-18
英擬對“垃圾食品”徵高稅 2010-05-12
中科通用:垃圾發電意在上市 2010-05-07
廣州垃圾分類還缺公共預算 20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