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建築垃圾再利用一覽
    2010-07-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工人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的廢物回收處理公司將混雜在建築垃圾中的木料揀選出來。新華社記者 戚恒 攝

    日本 立法實現建築垃圾迴圈利用

  由于國土面積小、資源相對匱乏,日本的構造原料價格比歐洲都要高。因此日本人將建築垃圾視為“建築副産品”,十分重視將其作為可再生資源而重新開發利用。比如港埠設施,以及其他改造工程的基礎設施配件,都可以利用再迴圈的石料,代替相當數量的自然採石場礫石材料。
  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規范》,並相繼在各地建立了以處理混凝土廢棄物為主的再生加工廠,生産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資源重新利用促進法》,規定建築施工過程中産生的渣土、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木材、金屬等建築垃圾,必須送往“再資源化設施”進行處理。日本對于建築垃圾的主導方針是:盡可能不從施工現場排出建築垃圾;建築垃圾要盡可能重新利用;對于重新利用有困難的則應適當予以處理。

  美國 回收材料打造“資源保護屋”

  美國政府的《超級基金法》規定:“任何生産有工業廢棄物的企業,必須自行妥善處理,不得擅自隨意傾卸”。該法規從源頭上限制了建築垃圾的産生量,促使各企業自覺尋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途徑。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住宅營造商協會開始推廣一種“資源保護屋”,其墻壁就是用回收的輪胎和鋁合金廢料建成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鋼料是從建築工地上回收來的,所用的板材是鋸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屋面的主要原料是舊的報紙和紙板箱。這種住宅不僅積極利用了廢棄的金屬、木料、紙板等回收材料,而且比較好地解決了住房緊張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法國 將廢物整體管起來

  法國CSTB公司是歐洲首屈一指的“廢物及建築業”集團,專門統籌在歐洲的“廢物及建築業”業務。公司提出的廢物管理整體方案有兩大目標:一是通過對新設計建築産品的環保特性進行研究,從源頭控制工地廢物的産量;二是在施工、改善及清拆工程中,對工地廢物的生産及收集作出預測評估,以確定相關回收應用程式,從而提升廢物管理層次。
  該公司以強大的數據庫為基礎,使用軟件工具對建築垃圾進行從産生到處理的全過程分析控制,以協助相關機構針對建築物使用壽命期的不同階段作出決策。例如,可評估建築産品的整體環保性能;可依據有關執行過程、維修類別,以及不同的建築物清拆類型,對某種産品所産生的廢物量進行評估;可向顧問人員、總承建商,以及承包機構(客戶),就某一産品或産品係列對環保及健康的影響提供相關概覽資料;可以對廢物管理所需的程式及物料作出預測;可根據廢物的最終用途或品質制訂運輸方案;就任何使用“再造”原料的新工藝,在技術、經濟及環境方面的可行性作出評定,而且可估計産品的性能。

  荷蘭 有效分類建築垃圾

  在荷蘭,目前已有70%的建築廢物可以被迴圈再利用,但是荷蘭政府希望將這一比例增加到90%。因此,他們制定了一係列法律,建立限制廢物的傾卸處理、強制再迴圈運作的品質控制制度。荷蘭建築廢物迴圈再利用的重要副産品是篩砂。由于砂很容易被污染,其再利用是有限制的。針對于此,荷蘭採用了砂再迴圈網絡,由揀分公司負責有效篩砂,即依照其污染水準進行分類,儲存幹凈的砂,清理被污染的砂。

  總體來講,上述這些國家大多施行的是“建築垃圾源頭削減策略”,即在建築垃圾形成之前,就通過科學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將其減量化;對于産生的建築垃圾則採用科學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資源的功能。
  而對于已經過預處理的建築垃圾,還有一些國家則運往“再資源化處理中心”,採用焚燒法進行集中處理,如德國西門子公司開發的幹餾燃燒垃圾處理工藝,可使垃圾中的各種可再生材料十分幹凈地被分離出來,實現回收再利用,對于處理過程中産生的燃氣則用于發電,每噸垃圾經幹餾燃燒處理後僅剩下2到3公斤的有害重金屬物質,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垃圾佔用大片耕地的問題。

  相關稿件
移動遙控式建築垃圾破碎篩分設備亮相許昌 2009-06-11
災區建築垃圾處理: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並重 2008-06-05
地震災區産生的建築垃圾可進行資源化利用 2008-06-04
垃圾圍村不可等閒視之 2010-05-18
"潲水王":靠處理"餐廚垃圾"成就百億産業夢 201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