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製造業無懼歐元區危機
    2010-06-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6月1日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全球製造業經受住了威脅歐元區經濟的風暴。
  衡量美國製造業的關鍵指標顯示,美國製造業連續第10個月增長,超出了經濟學家的預期。來自亞洲地區的産出數據顯示,5月製造業增速有所放緩,但數據顯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亞洲商業狀況的明顯改善得以持續。
  資本經濟資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阿什沃思&&:“歐洲財政危機似乎沒有損害到美國製造商的前景,至少目前沒有。”在昨日交易中,歐元兌美元匯率跌至1.2112美元的4年低點,同時,儘管産出增長數據帶動亞洲股市下跌,但製造業方面的消息卻提振了美國股市。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 5月企業活動綜合指數從4月的60.4小幅降至59.7。分析師原本預測,這一數字將降至59.5。經濟學家&&,5月的數字與總體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5.5%至6%一致,遠超出美國的長期均值。
  令人側目的是,儘管美元走強,同時希臘經濟危機威脅到了海外需求,但衡量新出口訂單的分項指數,從一個月前的61.0升至62.0的20年高位。阿什沃思&&:“未來幾個月,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大的影響。但至少就目前而言,歐洲的麻煩似乎還沒有破壞美國的復蘇。”
  在中國,官方及非官方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數據顯示,上月製造業産出以及招聘速度放緩,這是對國內外新訂單減少的回應。5月,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官方PMI從4月份的55.7降至53.9。非官方、但受到密切關注的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則從55.2降至52.7。該指數的讀數超過50,表明産出增長。
  滙豐中國製造業PMI為一年內最低,反映出國內外市場需求相對疲弱。但經濟學家&&,增速放緩不太可能表明中國經濟出現嚴重問題,中國經濟正得益於危機期間&&的特別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
  “總體製造業PMI增速放緩表明,隨着緊縮措施的落實,過熱風險可能會減輕,”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儘管如此,我們認為經濟將穩健增長,不會出現雙底衰退風險,重要原因在於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和活躍的私人消費。”
  其他經濟學家指出,自從2005年發布該數據系列以來,每年5月的官方PMI指數都會較4月有所下滑,這説明,下滑應被視為一個季節性現象。
  印度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製造業以兩年多以來的最快速度擴張。
  滙豐印度採購經理人指數飆升至27個月高點。該指數基於對500家企業的調查,由滙豐與Markit共同編制。截至3月底的季度,印度經濟增長8.6%。

(摘自6月2日英國《金融時報》)

  相關稿件
韓國4月份製造業景氣指數達到103 2010-04-30
再製造業發展將獲政策支持 2010-04-27
技術創新成首都裝備製造業第一動力 2010-04-02
“支柱産業”應回歸於製造業 2010-03-09
並不穩定的製造業“回流” 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