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美貿易問題別拿匯率説事
    2010-04-06    作者:記者 張永興/新加坡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加坡《聯合早報》5日發表美國加州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總經濟師連鵬的文章。文章認為,中美貿易方面出現的問題源於美國經濟特有的結構性問題,而不是源於匯率問題。
  文章説,事實上人民幣在2005年7月與美元脫鉤後的3年內升值了21%。美國高盛公司的分析也認為,人民幣匯率現在基本上已經合理,而即便假設人民幣還被低估,其升值對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的幫助也是很有限的。人民幣大幅升值將令美國消費者雪上加霜,美國的全球貿易逆差也將進一步惡化。
  文章認為,美國外貿逆差涉及的對象眾多,美國對近百個國家存在貿易逆差,而且其中大多為自由匯率國家。此外,試圖用匯率來解決大國間的結構性貿易失衡是難以奏效的,因為這是有着前車之鑒的:1985年發達國家簽署“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大幅升值,其結果是20多年過去了,美國對日貿易逆差依舊,而日本還在承受協議引起的資産泡沫帶來的經濟苦果。
  文章認為,美國的消費和儲蓄行為模式是導致其貿易失衡的根本:去年美國私人消費佔整個國內生産總值的七成以上,而美國私人儲蓄率為4.3%。因此,美國應該增加儲蓄。
  文章認同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的觀點,即解決中美貿易問題的根本不是迫使人民幣升值,而是在於從根本上改變美國長期舉債無度、寅吃卯糧的做法,轉變為量入為出、增加儲蓄。
  文章説,美國消費者舉債無度其實是在“揚消費、抑儲蓄”政策下的選擇。要從根本上提升儲蓄率,必須從社會保障、貸款制度及監管、稅收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多方面着手。
  相關稿件
未來中美貿易摩擦將漸成常態? 2010-03-29
鍾山:人民幣升值並非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良方 2010-03-25
3月逆差並不意味着中美貿易摩擦轉機 2010-03-24
秦剛:人民幣匯率不是中美貿易不平衡主因 2010-03-19
陳德銘:呼籲中美貿易平等 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