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小額貸款與高利貸在競爭中共存
    2010-03-26    作者:劉莉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額貸款被視為幫助窮人獲得資金創業、打破世代貧窮怪圈的有效手段。不少人認為,小額貸款將使傳統民間高利貸無立錐之地。
  不過,在印度鄉村,以“互保”為特徵的小額貸款的出現似乎推動了傳統民間借貸,兩者在競爭中共存。

  着眼窮人

  小額貸款最初作為一項試驗計劃,由孟加拉國農業經濟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於1976年最先實施。這位“窮人的銀行家”通過孟加拉國農村銀行向社會最底層的窮人提供小額銀行貸款,使這些無法從傳統銀行項目中獲得貸款的人獲得創業資金。尤努斯2006年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上世紀90年代,印度政府和一些非盈利組織創立了印度小額貸款市場,近年來逐漸盛行。小額貸款主要針對貧困人口,每次貸款額度較小,並且不需要擔保抵押。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勒貧困研究中心在最新一項研究中説,從小額貸款中受益的群體主要是做小買賣或準備小本經營的貧困家庭。小額貸款為他們提供了起步資金。研究還發現,這些家庭為了積攢資金,往往會減少“無關緊要的開支”,例如煙酒等。
  在馬哈布卜納格爾,貸款成了潮流。居民們可以早晨貸款100盧比(約合2.1美元)批發蔬菜拿到市場上賣,傍晚償還本金外加10盧比(0.21美元)利息。
  小額貸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窮人的生活水準。印度廣大農村地區還未通電,居民夜晚只能用蠟燭或煤油燈照明。隨着小額貸款的盛行,不少人貸款購買太陽能燈。
  從事小額貸款業務的塞瓦銀行業務員皮納爾沙阿説:“以前,太陽落山後,農民就無事可做了。現在,他們找到利用太陽能的新方法,增加了産量,提高了健康水平和社會經濟地位。”
  世界銀行下屬的援助貧困者顧問組織認為,目前小額貸款每年的利率大多集中在20%至40%,低於傳統民間借貸24%至120%的利率。幾個世紀以來,傳統民間借貸一直統治着印度農村的借貸市場,放貸人被指責利用高利貸盤剝窮人。
  現如今,小額借貸的支持者認為,小額貸款把飽受高利貸之苦的農民解救出來,使之有機會獲得低息貸款。他們還説,小額貸款幫助世界上最貧窮、最沒有地位的婦女提高了健康和教育水平。

  不衰反盛

  不少人認為,小額貸款將使傳統民間借貸特別是高利貸無立錐之地。不過,據印度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小額貸款出現以來,傳統民間借貸在農村所有形式貸款中所佔的比例從17.5%上升到29.6%。
  另一個由印度儲備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995年至2006年,傳統放貸者註冊人數從1.2萬人增加到1.9萬。調查稱,雖然沒有確切統計數字,但相信未註冊放貸人數量也有了相應提高。
  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小額貸款者如果無法按時還款,只能“拆東墻補西墻”,向村裏的傳統放貸人借錢,以保證信譽。一些研究人員甚至認為,是傳統放貸人在支持小額貸款機構。
  此外,“互保”機制讓小額貸款者面臨更大的還款壓力。“互保”機制要求幾名貸款者組成小團隊,相互擔保,以保證較高的還款率。如果其中一名成員沒有按時還款,就意味着其他人也無法獲得新的貸款。有專家説,小額貸款的還款率一直趨近100%,其實是因為有貸款者為按時還款又向傳統放貸人借了錢。
  在哈努曼訥格爾,現年23歲的貝爾什瓦裏和姐姐巴拉瑪尼兩年前就開始貸款做買賣,當時她們的父親、唯一養家糊口的人剛剛去世。她們向4家小額貸款機構借貸,平均每月還款4430盧比(95美元)。如果在雨季,姐妹倆的竹筐生意不好,就很可能沒有足夠的錢還貸,只能把金首飾拿到當鋪補虧空。貝爾什瓦裏説,當鋪的利率是36%至48%,而小額貸款的利率為18%至24%。
  貝爾什瓦裏説,如果她們在還款上“落後”,就意味着組裏其他人也無法獲得貸款,“集體的壓力迫使我們向傳統借貸者伸手”。

  相輔相成

  對於傳統放貸人支持小額貸款機構的説法,不少人&&反對。一些小額貸款機構認為,現如今,傳統民間借貸之所以興盛,是因為整個社會對信貸的需求在不斷增加。
  小額貸款機構和傳統放貸人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區別。在訥格爾,一些傳統放貸人也像小額貸款機構一樣,採用每星期分期還款和上門服務的形式。不過,傳統放貸人提供貸款的速度更快,因為他們不會要求借款者組成團隊“互保”,所以所收利息會高於小額貸款機構。
  印度最大的小額貸款機構“斯潘達納”負責人帕德馬賈雷迪説,小額貸款“使貧困的婦女知道了什麼是‘收入’”,並且鼓勵她們在子女健康和教育等方面投資。
    不過,在馬哈布卜納格爾,目前還鮮有婦女開始自己的“事業”。即使已經着手做買賣,也有不少人仍然依賴傳統放貸人。通常情況下,貸款者向小額貸款機構借款後,要逐周還款。而小本經營者無法保證經常有收益,例如有的生意是季節性的。因此,當資金周轉不靈時,他們就向傳統放貸人求援。
    馬哈布卜納格爾一家經濟發展組織“鄉村合作”負責人斯裏達爾塔德帕利説,傳統放貸人用了多年時間建立自己的客戶群,通過人脈了解貸款者的經濟狀況。與之相比,以“互保”為基礎的小額貸款機構仍屬新生事物。
  不過,塔德帕利發現,自小額貸款出現以來,傳統放貸人也開始借鑒小額貸款機構的運作方法,例如小額放貸和分期付款等。
  當地註冊放貸人穆利達爾説,自小額貸款出現後,人們“加快了還錢速度”,社會資金流通更加通暢。
  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勒貧困研究中心負責人蕾切爾格倫納斯特爾認為,雖然小額貸款機構和傳統放貸人各有不同,但完全可以共存。她還建議,貸款者不要局限於“拆東墻補西墻”,而是要多想辦法擴大生産。

[相關鏈結]

    諾貝爾獎得主尤努斯:世界2/3人口還享受不到金融服務

  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家、2006年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2008年在一個視頻發言中説,目前全世界仍有2/3的人口享受不到金融服務,他呼籲人們在世界各地發展小額貸款機構,幫助窮人脫困。
  他説:“從1976年開始,我就以擔保人的身份從銀行借錢給窮人,為他們承擔風險、起草各種更便於他們還錢的條款,這就是格萊珉銀行的前身。此後,格萊珉銀行作為一個商業機構在孟加拉南部發展起來,並逐漸發展到全國,為窮人特別是婦女提供小額貸款業務。”
  尤努斯介紹説,目前格萊珉銀行已經擁有750萬客戶,其中97%是婦女,他們的還貸率接近100%。“小額貸款在窮人身上創造了奇蹟,尤其是給婦女帶來了希望,貸款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能力過上好生活,不再為貧困所折磨。”不過尤努斯提醒説,現在仍有2/3的世界人口還享受不到金融服務,因為這個他們無法進行創新,無法改善生活。“窮人沒有得到過銀行的幫助,所以他們始終貧困。”
  尤努斯呼籲,貧困不是窮人的專利,貧困是體制帶來的,是固有觀念帶來的。因此我們必須像格萊珉銀行所做的那樣,去為那2/3的世界人口打開一扇通往金融機構的大門,為那些從來沒有進入過市場的人創建市場,獲得資助並得以繼續生活。

  相關稿件
我國已有小額貸款公司逾1300家 2010-03-26
三月貸款量預測現“多空”分歧 2010-03-25
小企業貸款增速快於大中型企業 2010-03-23
熱捧小企業貸款 眾銀行創新各出高招 2010-03-19
貸款不再難典當行降息費攬客 201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