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前景之爭:首回合樂觀派勝出
    2010-03-18    作者:龍二/編譯    來源:經濟參考報

    提前出版的3月22日一期美國《商業周刊》刊登《“新常態”對決“新混合(動能)”》一文稱,目前經濟界已分成兩派,一方認為美國經濟將保持長久低速增長,另一方則稱美國經濟將實現強勁復蘇。就目前情況看,樂觀派似乎佔了上風。
  大約一年前,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和他的同事提出了“新常態”一詞,用來解釋他們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研判。這家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的CEO認為,負債累累的美國消費者削減開支、對金融服務業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將導致美國經濟只能溫和增長大約2%。
  目前,一些樂觀的經濟學家找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詞語。約瑟夫卡森第一個用到了“新混合(動能)”這個詞意味著未來美國經濟的增長動能更多地由出口和商業投資提供,傳統的驅動力——居民消費和房地産市場將退居其後。
  兩邊陣營的支援者均認為,在9.7%的高失業率和12.6萬億美元家庭凈損失的雙重壓力下,美國消費者支出將受到嚴重抑制。雙方還一致認為,新興市場,而非美國,將在復蘇進程中領導世界經濟前行。在美國公司通過海外擴張刺激經濟增長的程度上,雙方意見南轅北轍。
  卡森認為,在復蘇進程中,美國處于有利地位,因為最近幾年,美國制造業已顯著提高産能,在世界大市場的比拼中具有競爭力。按年率計算,美國制造業生産率在去年第四季度上升6.6%,而第三季度增幅更是高達14.8%,為有記錄以來最高水準。這樣驚人的數字是由美國企業在訂單回升時依舊大量裁員造成的。
  美國經濟自去年年中觸底後強勁反彈,正中樂觀派下懷。2009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速大大超過了“新常態”一派的預期。去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速按年率計算竟然達到5.9%,為2003年以來最高增速。
  更重要的是,出口和用于設備及軟件的商業開支在本次復蘇中顯得更為強勁有力,而消費者開支和房地産市場對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貢獻要少一些。
  但“新常態”一派不會認輸。他們認為,2009年後半程美國經濟高速增長,完全得益于財政刺激、庫存重建等短期因素,且放眼全年,2009年經濟增速平均下來約為2%。盡管他們説得沒錯,但在第一回合的較量中,還是“新混合(動能)”派贏了。

  相關稿件
今年美經濟每月可創造9.5萬個工作崗位 2010-02-12
[視窗]美經濟增長會否曇花一現 2010-02-04
“褐皮書”:美經濟狀況繼續改善 2010-01-15
失業率攪局 歐美經濟復蘇乏力 2010-01-12
伯南克:美經濟尚無通脹風險 200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