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將在生態消費和移民基礎上增長
《日本時報》發表文章
    2010-03-04    作者:吳學華/編譯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華社發

    日本《日本時報》(網絡)日前發表京都立命館大學教授佐和隆光的一篇文章,認為。
  文章説,在1991(這一年經濟泡沫破滅)與2008財年之間,日本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幾陷停頓,平均年增長率僅為1%。只是因為通貨緊縮才得以避免負增長,名義增長率平均僅為0.4%。
  相反,在1958年7月至1973年10月這段時期,日本經濟以平均每年9.4%的實際增速發展。有四個主要因素促成了這15年的快速增長:

  ●制造商源源不斷地為市場提供廣受歡迎的産品。

  ●1971年之前,在固定匯率體係中,日元對美元的比價保持在360:1的低水準。

  ●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始終處于低水準,使幾乎沒有石油資源的日本能夠進口並像用水一樣地消費石油。

  ●大規模的公共工程項目接連不斷,如子彈頭火車、高速公路、大橋及海底隧道。

  這四個因素現在或已消失,或已發生顯著變化。雖然仍有對許多消費者有吸引力的新産品進入市場,但大部分都是數位産品,對其他工業沒有很大連帶效應。政府越來越難以財政和貨幣供應政策拉動個人消費。
  同時,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以來,日元價值逐漸升至一美元兌90日元。匯率波動固有的不確定性降低了制造業公司的利潤。在制造業領域,韓國和中國的競爭對手趕上或超越了一些日本公司。
  雖然由于自2008年秋開始的全球衰退,石油價格從其高峰暴跌70%,但它們現在又回升到每桶75至80美元。高油價導致了日本以美元計價的進口開支急劇增加。
  自1980年受到石油危機嚴重衝擊以來,2008財政年度日本的商品與服務貿易收支首次出現盈余。中國和印度不斷增加的石油需求可能使油價進一步上升。糧食價格可能因氣候變化而上漲。
  文章認為,所有這些因素將使日本的凈出口(出口額減去進口額)變成負數,並使其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增速進一步減慢。事實上,日本經濟在2008財政年度名義上已收縮4.2%。2008財年日本名義國內生産總值為494萬億日元,1995年為498萬億日元,這也就是説,在這13年中,日本經濟並未增長。
  文章分析道,日本的公路、鐵路、橋梁和其他公共設施已經過剩。個人消費收縮,私營部門資本支出需求也是如此。由于從基本材料工業到加工和組裝行業以及從制造業到服務業的結構轉變,企業開支可能進一步減少。鳩山首相提出重點要“從建設有形結構向發展人力資源”轉移,這一口號意味著富有意義的長遠政策轉變,但這對振興經濟不可能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應當指出,日本教育、研究和醫療衛生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遠遠低于其他工業化國家。政府制定的中小學義務教育計劃或對多子女家庭提供現金補貼計劃的倍數效應可能不大。雖然政府的財政支出可能增加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但消費邊際傾向——實際消費的額外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估計仍然很低。日本經濟已經接近“成熟”。消費者已有了更強的性價比意識,不大可能購買頂級名牌商品,或在豪華飯店吃飯。年輕人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向往出國或購買汽車。
  另一方面,隨著人口年齡的增長,醫療保健開支勢必增加。年輕家庭用于照顧父母的開支越來越多。子女人數減少而老年人數增加必將減少用于商品和服務的開支,醫療保健方面的開支除外。日本人口已在減少,估計到2055年將降至不足9000萬人。屆時,65歲以上的人口估計將佔人口總數的40.5%。國內生産總值實際增長幾乎無望。
  文章最後説,只有三個辦法能使經濟增長:(1)政府鼓勵購買有益生態的産品,包括電動汽車、油電雙模電動車、發光二極體電燈、固定式燃料電池和節能住房與建築。這些産品的普及將緩減氣候變化的影響。(2)增加對新興及發展中的經濟體的投資,因為這會進而提高它們對日本産品的需求。(3)從國外招引專業移民,以彌補日本人口的下降。日本應更積極地向學者、研究人員、醫生、護士、律師和建築師敞開大門。在所有領域對外國人開放——就像相撲那樣——難道不應成為提高日本地位的關鍵?

  相關稿件
日本經濟諸多問題未引發全民緊急反應 2010-02-11
日本經濟加深對亞洲的依賴 2010-02-01
日本經濟停滯顯示世界經濟未走出險境 2010-01-22
日本央行行長:日本經濟有望保持適度回升 2010-01-19
21世紀最初10年:日本經濟“萎縮的10年”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