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額赤字可能改變美國的政治和全球力量
美專欄作家發表文章
    2010-03-04    作者:于曉華/編譯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華社發

    提要:在美國聯邦預算中,有兩個數字可能改變美國的政治和力量。第一個數字是來年的預期赤字,但真正值得關注的是第二個數字,即根據奧巴馬總統自己樂觀的預估,美國的赤字在今後十年內也不會恢復到公認的可持續水平。巨大的赤字將使美國無法長久維持世界最強大國家的地位,而改變這一狀況需要的是政治意願。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日前發表著名專欄作家戴維桑格的一篇新聞分析認為,。
  文章説,在一份充斥著天文統計數字的聯邦預算中,有兩個數字格外令人吃驚,因為它們可能改變美國的政治和力量。
  第一個數字是來年的預期赤字,這個數字佔美國經濟産出總量的近11%。這並非史無前例:南北戰爭、一戰和二戰期間,美國的赤字都急劇攀升,但一般都伴隨這樣的預期,即一旦恢復和平、戰爭開支下降,赤字水平就會下來。
  但真正值得關注的是第二個數字,這個數字淹沒在預算預期中難以找到:即根據奧巴馬總統自己樂觀的預估,美國的赤字在今後十年內不會恢復到公認的可持續水平。實際上,2019年和2020年時——那時奧巴馬即便任滿兩屆也已離開政壇多年——赤字將再度開始急劇攀升,達到國內生産總值的5%以上。他的預算給美國描繪了這樣一幅前景,即似乎許多美國房主擺脫不了困境。
  文章説,對奧巴馬及其繼任者來説,這些預估的結果是明顯的,即如果不出現奇跡般的增長或者奇跡般的政治讓步令今後十年內出現某種現在還預料不到的變化,那麼奧巴馬及其繼任者幾乎沒有提出國內新倡議的餘地。此外,還有一種可能,即美國開始患上十年來折磨日本的那種疾病。隨著外債的增速超過收入的增速,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降低了。或者如奧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勞倫斯薩默斯一年前沒進入政府時經常問到的那樣,“世界最大的舉債者還能保持世界最強大國家的地位多長時間呢?”
  文章説,奧巴馬自己也暗示了這種擔憂,去年12月初他宣布計劃向阿富汗派出三萬美軍,但堅持説美國無力承擔在阿富汗駐紮太久。
  他在西點軍校對學員説:“我們的繁榮是我國力量的基礎。它支付我國的軍事開支,資助我國的外交,開發我國人民的潛力,允許對新産業投資。”
  接著他解釋了即便是一場如他去年夏季所説的“必要之戰”為什麼也不能長期打下去。
  他當時説:“我們在阿富汗的駐軍承諾不能沒有期限,因為我最關心的還是我們本國的建設。”
  文章認為,奧巴馬的預算之坦率理應受到讚許。它沒有粉飾,至少沒有過分粉飾這個問題的潛在嚴重性。總統喬治W布什一直到任期即將結束還堅持説,自己離任時美國的預算將實現平衡。他從未接近這個目標,實際上,在他最後幾年任上,美國的赤字水平急劇攀升。
  奧巴馬公布這份十年數字,似乎一定程度上意在説明過去幾年來,共和黨人多數拒絕討論增稅,民主黨人拒絕討論削減補貼計劃,這種政治僵局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他開出的處方是,必須讓問題先惡化,即通過加大赤字開支把失業率降下來,然後赤字才能降下來。
  薩默斯在接受採訪時説:“這份預算認識到短期內創造就業機會和實現增長的緊迫性,並在中期採取重大舉措來增強信心。”
  他指的是凍結與國家安全無關的國內開支,艱難地削減醫療花費,決定中止布什時期對企業和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上的家庭的減稅。
  薩默斯説,“通過預算和財政委員會,總統設法為進一步調整提供最大的餘地,這是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危機的必要之舉。”
  但是,結果證明,把設想轉化為政治行動,對華盛頓的政治機構來説非常難。共和黨人基本對布什執政時期産生的債務保持沉默。民主黨人則稱之為奧巴馬在經濟危機中上&第一年中無法規避的災禍。為這個問題尋找長久解決之道的興趣似乎有限。或者如布魯金斯學會的伊莎貝爾索希爾在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節目中説的那樣,“現在的問題不在於誠實,而在於政治意願。”
  文章分析説,缺乏意願的一個原因是政治警告與市場信號是矛盾的。財政部以極低的利率借到了錢給政府赤字融資,這就強烈表明市場認為它們將按時並分文不少地得到回報。
  還有一個因素促成政治意願的缺乏,即得克薩斯大學教授詹姆斯加爾佈雷思所説的,“做出十年維持赤字的預測不具備可信性”。
  他是對的。克林頓政府早期,政府預估暗示在2000年前將保持鉅額赤字——超過3%的“可持續”水平。但到2000年,克林頓政府實現了約2000億美元的盈餘,這也是奧巴馬説明的一點,他試圖再次提醒國民,“上一屆政府和前幾屆國會制定了開支巨大的新藥品計劃,通過了對富人的大規模減稅,還發動了兩場戰爭”,時機就這樣給揮霍掉了。
  文章最後説,但是根據這一預算,奧巴馬現在承擔這樣一個赤字。而如加爾佈雷思指出的,對到2020年的情況做出悲觀預估同樣可能失效。預計醫療費用將迅猛增長是冒險的。加爾佈雷思説,“很大程度上恐怕取決於我們能否進行金融改革,從而重建機能良好的金融體系”,來為私營行業的增長提供資金——正是私營行業的增長從根本上讓克林頓擺脫了自己做出的赤字預期。
  加爾佈雷思説,他最大的希望是斯坦法則,該法則因為赫伯特斯坦而得名。斯坦曾在理查德尼克松和傑拉爾德福特兩位總統執政時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斯坦法則有不同表述版本。但無一例外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如果一種趨勢無法維繫下去,就會停止。

  相關稿件
新加坡下財年預算赤字為30億新元 2010-02-24
歐盟委員會批准希臘削減財政赤字方案 2010-02-04
天量財政赤字中斷美元漲勢 2010-02-03
高失業和高赤字讓奧巴馬進退兩難 2010-02-03
美國本財年預算赤字再創新高 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