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諸多問題未引發全民緊急反應
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文章稱
    2010-02-11    作者:袁亮/編譯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成排的豐田汽車停在一處豐田銷售店外待售。豐田汽車公司常務董事伊地知隆彥2月4日在東京對媒體説,豐田公司決定在2009財年(截至2010年3月31日)決算中,列入處理從美國等市場召回的問題車相關費用約1700億日元至1800億日元(1美元約合91日元)。與此同時,美國汽車業分析人士表示,召回事件給豐田在美國市場造成的間接損失不可低估。新華社/法新

    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刊登布萊恩哈登發自東京的一篇文章認為,伴隨著金融業和制造業問題,經濟危機逼近日本。
    文章指出,以下是令日本人感到羞恥的幾天:
  ——日本最大的企業豐田公司宣布將在三個大陸召回汽車,並關閉五個美國的組裝廠。豐田公司總裁對世界説:“我們十分抱歉。”
  ——標準普爾威脅要將日本政府的信用降級,因為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沒有迅速採取措施減少政府的債務。
  ——日本汽車生産商聯合會宣布,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産國。
  ——一年之內,日本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很可能得讓給中國。同時,預計日本會陷入債務的深淵,因為政府的債務將膨脹至日本GDP的兩倍。
  盡管這些聳動的新聞標題引起了日本民眾的注意,但日本大部分的根本經濟問題並沒有引起民眾的注意。就像冰山在遠處融化,沒能使選民警醒,未能動員政客們,也沒有引發全民的緊急反應。
  經濟評論人士裕子荻原説:“我認為現在的情況已十分糟糕,但日本民眾還沒有危機意識。”
  文章認為,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日本未來的基礎正在垮掉。日本兒童佔總人口的比例比任何國家都少,而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比任何國家都高,但政府卻未採取措施鼓勵生育或移民。
  盡管適齡工作人口在減少,但日本婦女生育後只有1/3仍留在工作崗位,而美國有2/3。在富裕國家中,日本政府的教育支出處于墊底的水準。
  文章説,雖然20年來日本政府一直在強調要擺脫對出口的依賴,但日本經濟的增長仍離不開出口。
  上世紀90年代“失去的十年”遺留下的通貨緊縮問題現在又回來了。物價和工資雙雙下跌,老年消費者將其養老金存起來,等待物價的進一步下跌。
  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高俊伊藤説:“這是慢性自殺。現行的方向顯然不可持續,一定要有所改變。反應得越慢,到時付出的代價就越高。這對我們的下一輩不利。”
  文章寫道,幾十年來,專家以及一些政策文件一直在為這些問題開藥方:
  1、提高消費稅並控制給老年人的福利,包括養老金和醫療保障。
  2、將這些錢用于建造養老院、改善公民教育、建立一個鼓勵年輕人生育的補助機制以及幫助生育後的母親留在工作崗位上。
  3、增加移民人口,以使到2050年日本有1000萬人為外國裔公民所生。
  問題是,這些措施並不受選民歡迎,特別是那些年齡超過65歲的選民,而現在65歲以上的公民約佔日本總人口的22%。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措施將越來越不受歡迎,因為預計到2050年65歲以上的公民將佔日本總人口的40%。
  文章引用摩根士丹利東京經濟研究所負責人羅伯特費爾德曼的話説:“日本還沒有經歷這樣一個危機,即危機大到迫使領取養老金的人認為強迫政客做正確的事情符合他們的利益。”
  費爾德曼和其他很多分析人士説,日本有能力對危機作出反應,也有能力將人力和財力集中使用。
  二戰剛過,日本就創造了制造業的奇跡。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沒有哪個工業化國家利用石油的效率有日本高。
  裕子荻原説:“我們在真正危險的時候都很堅強。但現在我們的情況還不是最壞的。”
  日本政府的債務佔GDP的比例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但該問題很可能不會讓日本經濟沉淪。和美國不一樣,美國的債務主要是從中國那裏借的,而日本的債務幾乎全是向日本公民借的。
  家庭主婦和領取養老金的人把他們大部分的錢都存在銀行。他們不在意銀行利率低,即使標準普爾將日本政府信用降級,他們也不大可能將錢取出來。
  高俊伊藤教授説:“日本不是冰島。”2008年由于不能按時償還外國的債務,冰島銀行破産倒閉。
  高俊伊藤説:“即使是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如日本政府也不能按時償還債務,也不會造成一場國際經濟危機或貨幣危機。”
  文章最後説,高俊伊藤和其他經濟學家也認為,隨著日本工人和儲蓄者的減少,日本政府向其民眾借款的利率也會逐步上升。
  到2060年,日本每三個工人就要養活兩名退休人員,這將耗盡日本的儲蓄並可能壓垮日本的養老及醫療保障體係。

  相關稿件
日本經濟加深對亞洲的依賴 2010-02-01
日本經濟停滯顯示世界經濟未走出險境 2010-01-22
日本央行行長:日本經濟有望保持適度回升 2010-01-19
21世紀最初10年:日本經濟“萎縮的10年” 2010-01-08
日本經濟拉響二次衰退警報 2009-12-24